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民营企业家该如何给自己致悼词
字号:

时间: 2011-08-22 来源:《商界评论》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键字:
今年7月5日,史玉柱发微博:“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今年7月5日,史玉柱发微博:“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对于史玉柱等七君子一时兴起的这个创意,笔者注意到微博中的评论要么质疑他们作秀,要么只是好奇的调侃,但我认为,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而言,如果真的有人有勇气在生前给自己开追悼会,倒是一件非常有勇气和有意义的大事。

在现实中,当一个人行将就木,势必对自己一生的是非功过和得失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哪怕一个人说了一辈子的假话,骗了一辈子的自己,当人生最后的总结到来的时候,相信有很多人是很客观的。

基于这样的意义,我特别想知道,当追悼会真的召开,史玉柱等人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做客观的总结。大家应该看到,这几个人,似乎改革开放以来几代民营企业家都能找到各自的代表,他们的人生可能不同,他们成功的过程可能各异,但有两点他们是相同的:

其一,他们都是民营企业家,见证了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再成为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历史;

其二,他们的人生都波澜壮阔,转型体制中的酸甜苦辣无不品尝。

这样的悼词,不愁没话说,只是如何将个人的激荡人生与中国民营经济,以及民营企业家在体制中抗争生存的历史完整展示出来。写中国企业史的人很多,但如果一个企业家能够在自己的悼词里,对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命运、成长的得失真诚地面对、总结,那无疑是对中国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和莫大的贡献。

很显然,这个追悼会绝不是史玉柱所言,只是“一时兴起”,其意义也不仅仅在于“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更不是“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民营企业家的追悼会不是个人问题,这个追悼会的意义在我看来也不在调侃层面,从1978年改革到现在,多少仁人志士冲破体制的阻碍,冒着诸多的政策风险,硬是在国有经济的丛林里杀出一条血路。

正如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所言:“这些民营企业家,他们既是计划体制的突破者,又是现行制度的违规者,不得不游离在合法与非法的灰色地带。”这是中国民营经济独特的演进和生存规律,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独特的人生价值所在。

当历史来到今天,面对无数对民营经济基本认识的误区,面对事实上国进民退的现实,笔者很遗憾地看到,当代的很多民营企业家,钱比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要多得多,企业做得比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要大得多,影响力也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望尘莫及的,但无论在史玉柱,还是马云以及冯仑等人身上,除了成功这个耀眼的招牌之外,似乎总是缺少某种东西,缺少某种内涵或者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经常在思考,这种缺乏感染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人格魅力吗?

在我看来,很显然这不是我要的答案。当代的很多民营企业家,黄光裕就无需多言,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很多新贵,李彦宏、李国庆、马云、史玉柱,不能说他们没有给这个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但他们除了企业的成功之外,在某些方面,也饱受诸多的争议。而他们又是未来中国民营企业的样本和学习的榜样。他们个人在自己的悼词里,能问心无愧地承担起榜样和时代引领者的责任吗?

吴晓波还说,未来当人们回望这个时代的时候会说:“这激荡的30年是一个多么世俗的年代,人人以物质追求为目标,道德底线被轻易穿越,心灵焦虑无处不在,身份认同被时时颠覆。所有的财富故事都暧昧不明,很多企业家前途难料。”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身处当代的民营企业家有必要做自我反思,更有责任做自我反思。史玉柱等人为什么会有自己给自己开追悼会的念头?我希望是一代人在灵魂深处的自我救赎,更希望是自己给自己压在肩上的历史责任。不管悼词里说什么,有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和进步。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