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萨博并购案操盘者说:收购萨博不是一时冲动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1-10-20 来源:《商界评论》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键字:
青年汽车并购萨博案,众说纷纭。有人说青年汽车一厢情愿,有人说其太冲动。作为整个事件的亲历者、并购萨博案的操盘手,青年汽车副总裁黄志强首次站出来坦露心迹,并向本刊独家披露了这桩跨国并购案台前幕后的诸多细节。

  青年汽车并购萨博案,众说纷纭。有人说青年汽车一厢情愿,有人说其太冲动。作为整个事件的亲历者、并购萨博案的操盘手,青年汽车副总裁黄志强首次站出来坦露心迹,并向本刊独家披露了这桩跨国并购案台前幕后的诸多细节。

  ■(口述)黄志强,青年汽车集团副总裁

  (整理)本刊记者 鲁渝华

  萨博(SAAB)

  瑞典一家具有70多年历史的汽车制造企业,是居于领先地位的欧洲高档汽车品牌之一。由于较为高端小众,在上世纪90年代初萨博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纳入旗下。

  青年汽车集团

  青年汽车集团(下称“青年汽车”)是中国浙江一家综合性民营汽车工业集团,生产、销售尼奥普兰客车、MAN重型卡车、莲花轿车及汽车零部件。

  黄志强

  中国青年汽车集团副总裁,青年莲花销售公司总经理。曾在上海大众、奇瑞担任高层职务,参与主导了引进英国MG Rover进口车中国总代理项目,并在腾中并购悍马项目中担任中国运营团队的负责人。追随过仰融、尹同耀、李炎、李书福等诸多传奇老板,被称为“中国汽车界的全能选手”。在青年汽车并购萨博案中,他作为主要的操盘手全程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谈判过程。

  品牌情结深种

  青年汽车执意收购萨博,除了萨博自身价值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青年汽车老板庞青年对萨博品牌超乎寻常的热爱。在汽车企业圈内,因为对品牌之爱而催生的合作或并购早已不是新闻。

  在很多媒体的解读中,青年汽车收购萨博被描绘成一时冲动或者执意要做“冤大头”的形象,事实上,这样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我是2009年春节期间来到青年汽车的,当时的职位是总裁助理。

  2008年年底,恰逢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通用汽车遭受重创,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通用首要的任务就是剥离包袱、甩卖旗下的汽车品牌,让自己生存下来。我们看到,萨博、悍马、欧宝都在甩卖之列。2009年6月4日,在披露收购悍马的消息后第二个星期腾中就找到了我,因此我离开了只呆了5个月的青年汽车,有幸亲身参与了腾中并购悍马案这个过程。也许是得益于庞总的信任,当我第二次进入青年的时候,这次我又作为主要参与者亲身参与了萨博并购案。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我接触的腾中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青年入股萨博,背后的老板都与这些品牌存在着不解之缘。或许外界只看到了这些:当沃尔沃寻求收购的时候,李书福一马当先;当悍马甩卖时,李炎挺身而出,并且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毅力。李书福对沃尔沃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非常欣赏沃尔沃的安全性。吉利旗下有一款“熊猫”车,是款微车,装了双气囊,达到五星级碰撞,与沃尔沃的安全诉求一脉相承。第一次李书福面试我,他自己说“我对沃尔沃的研究有7年了,那是一时冲动”。后来我知道,当时吉利收购沃尔沃时也有机会将萨博一并收掉,不过李书福回绝了,他只对沃尔沃感兴趣。而事实上李炎也是喜欢悍马,他自己早前就买过一辆悍马,有一天他从美国回来对当年卖给他悍马的朋友说,我把悍马买下来了,一度让听者觉得像在讲笑话。

  而庞青年总裁则是对萨博情有独钟,他欣赏萨博的底盘技术和外形。事实上,两者的渊源早在2009年就已种下。当时通用拟将萨博出售的消息传出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做了标书,记得那次庞总还有我加班到深夜赶标书,随后以最快速度发给了通用委托发标的德国德莱斯顿银行,不过没有得到回应;2010年巴黎车展的时候,我们又直接到展台上找到萨博公司的业务发展总监,表达了合作的愿望。

  当年国内企业希望收购萨博的并不是只有一家,中国北汽集团同瑞典一家跑车公司科尼塞克合作,也在竞购萨博。但令北汽没有想到的是,2009年11月24日——离通用董事会表决萨博去留的时间只剩下仅仅6天的时候,北汽的合作伙伴科尼塞克却突然宣布退出。这一突然的变故完全将北汽了搞晕了。但是如果没有人竞购萨博通用只得宣布萨博破产,此时萨博抛出了自救方案,北汽顺势而为,迅速修改协议,从整体收购萨博转为收购萨博的知识产权,付出了2亿美元的代价。但据我所知,北汽购买的是技术,并不包括外形。

  这可以看作是青年汽车与萨博的第一次邂逅。或许每个老板都有一个特殊的心结,他们会为了这个心结不懈地靠近目标,并以常人看不到的毅力奋勇坚持。

  逼出来的危机

  这场危机,从根本上说,本来是可以避免掉的。当时,萨博已经走上了复苏的道路,其情形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但其在转瞬之间急转直下,无疑让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通用汽车与科尼塞克的谈判破裂后,萨博公司抛出的自救计划有点像之前科尼塞克公司计划的翻版,其中包括未来三年推出新车的计划,以及包括萨博将继续使用通用汽车生产的发动机在内的双方持续性合作内容等。

  再之后,荷兰的世爵公司开始出场了。

  世爵公司本是荷兰的一家小公司,创立时间也只有10年,以顶级跑车著名,员工只有133人,它坚持手工打造每一辆汽车,每年的产量不超过两位数。世爵和萨博有类似的品牌价值和特点:两家公司都从飞机领域延续了先进的技术,都同样位处北欧。世爵也对萨博似乎志在必得,连递了三次标书,并一再宣传它和萨博有着相同的造车理念。

  这个时候,出于对本国企业的保护,也考虑到3400多人的就业问题,瑞典政府站出来表态支持这次交易。通用也顺水推舟,对世爵的要求很低,它只要能够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其后,瑞典政府愿意为世爵提供担保,通过欧洲投资银行向此次交易提供5.66亿美元的贷款,各方力求促成这桩买卖达成。

  稍微有分辨能力的人都知道,像世爵这样的小公司,根本没有能力吞下萨博这样的巨头。一个幕后人物浮出了水面,来自俄罗斯的银行大亨安东诺夫,一个只有30岁的年轻人,他拥有世爵汽车近30%股权。恰是有了安东诺夫的支持,世爵才有了足够的资本收购萨博。

  但最后通用公司认为萨博不能卖给有“黑社会”背景的安东诺夫。在此之下,穆勒不得不说服安东诺夫,他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安东诺夫的股份。2010年1月26日,世爵对外宣布,以7400万美元和价值3.26亿美元的优先股,从通用汽车手中收购已有75年历史的萨博。

  对于中国的汽车企业而言,到这个时候,事实上也并不是终结。瑞典工业大臣在世爵收购萨博后,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世爵收购萨博只是一个开始,萨博的未来应该是在中国。瑞典当地的媒体也曾发表评论,萨博的最佳选择应该是中国人。

  整个2010年,萨博都在忙于恢复生产和自救。应该说,这个过程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09年第四季度,萨博实现了100%的增长率,至2011年3月份,周生产量达到了1700~1800台,按照一年40个生产周计算,年生产量可以达到6万台车左右,基本接近了盈亏点。

  这一年,安东诺夫也在寻求机会,企图重新进入世爵公司。期间,他找人证实了自己没有黑社会背景,洗清了自己身上的污点。世爵收购萨博的过程中,瑞典政府提供了担保,萨博的股权相应地也抵押给了瑞典的相关银行,政府成了萨博的最大股东。然而,当安东诺夫提出重回世爵公司的时候,瑞典政府却怎么也不同意了。

  为了实现自己重回世爵的计划,可以推测此时的安东诺夫想出了一个“逼宫”的办法。他开始对媒体放话,“萨博其实经营困难,5天之内就要倒闭了”。这样的话安东诺夫自2011年2月开始陆续放出。他又称,“如果让我成为大股东,我就能帮萨博渡过难关”。

  此事却成了引发萨博危机的一个导火索。瑞典的媒体本身对世爵充满敌意,安东诺夫这一喊话,立马被瑞典的媒体当作头条新闻放大,开始连篇累牍地唱衰萨博,事态越演越烈。

  事有凑巧,2011年3月中旬的一天,因为一个零部件的问题,萨博的工厂停产半天。这一事件随后被当作萨博经营困难的“铁的证据”,很快在供应商范围内传开。出于对自身资金安全的考虑,供应商开始要求萨博缩短付款账期,把以前的账期缩短或者货款立即付清,萨博发生了“挤兑”事件。

  ——萨博危机也就真的来了。

  收购,未完成

  瑞典人向来以高效著称,他们在事情的决定上非常神速。在萨博危机被引爆之前,事实上青年汽车和萨博已经接近达成协议了。

  2010年2月初,世爵派人来到上海,我作为上海人,要尽下地主之谊。世爵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另外他们希望可以顺带融资,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将通用的并购款支付完毕。并购萨博,起初世爵只付了7400万美元,通用承诺,一旦世爵提前还款,他们将给予很优惠的一笔折扣。

  这次谈判非常顺利。世爵的人承诺,可以转让部分股权,甚至不介意股份的多少。世爵是上市公司,按照欧洲的公司法,其股权转让不能超过30%,且不能涉及关联交易。由于之前青年汽车带话给世爵表达过合作意向,因此双方的认同感很快便建立了起来。2月22日,双方签订了一个备忘录协议,同意青年汽车出资1亿美元占有世爵29.9%的股份,并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之所以只能占有世爵的股份,在于当时萨博的全部股份抵押给了瑞典政府。

  这可以看成是青年变相收购萨博的开始。一桩跨国的并购案,我们力求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如果成功,想来也算不小的奇迹。

  签了协议之后,当时我们的第一想法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此消息对外发布。不过讨论之后,我们决定还是保持低调,等签了正式协议后再来讲这个事情。现在看来,幸好当时没有对外发布,否则就成了一场笑话。

  说实话,我们对萨博的了解并不太多,甚至没有去过萨博的总部。但真实的心态是,对这个品牌,我们还是比较神往的。萨博是公众公司,很多信息可以从网上查到。其次,对于收购的价格,我们也研究过,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合理。另外,合资公司约定设在中国,相当于在我们的主场,无论发生什么意外情况,事情也不至于坏到哪里去。

  签了协议后,我们一行十几个人,便由庞总带队去了瑞典,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踏上瑞典的国土考察企业。

  萨博的研发中心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认为,实际上萨博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车。在美国的联邦汽车业安全性能评比中,萨博得到了最高分。他们把两车对撞的安全性纳入到了设计标准中去。通常这个对撞的速度达到了120码,而在中国的对撞试验中,只有60码左右。对撞的过程被一个高清的摄像头记录了下来,一分钟可达到一万多次拍摄,哪里受到应力,哪里产生变形,观摩者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这也坚定了我们收购萨博的决心。

  我们去的时候,萨博正在开股东会,紧接着又要准备召开董事会。股东们和我们下榻同一个宾馆,虽然有些股东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但基本上谁也没有顾得上谁,因为接下来将进入一些实质性的谈判。

  进入谈判环节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牵扯的内容非常多。虽然大家都很希望达成一致,但到实质性签字的时候,总之会被一些小细节卡住。比如,是先付钱还是先签条款,往往双方都要来回争扯半天。再比如,合资公司的资质问题:世爵希望合资公司能有自己的执照,但前提是要保证中国政府能够批下来。青年汽车有自己的执照,但我们坚持这个执照可以用,但不能作为合资公司的一部分贡献出来。双方之前都没有合作的基础,彼此都显得非常谨慎。

  到了3月中旬,约定的正式签约的时间眼看就要到了,协议还没谈成。我们的签证日期很快就要到了,于是大家约定,世爵方再派人到中国来继续谈,大家都觉得有的是时间。

  就在回国的途中,媒体已经发表了安东诺夫的文章,当初大家却都没当回事。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