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财富观察>文章页
用价值吹散互联网泡沫
字号:

时间: 2011-11-08 来源:《新财经》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4.85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4.85亿。如此庞大的基数给中国互联网企业带来无限的遐想,也吸引了更多风险投入资金的涌入。

  不少人认为,新一波互联网泡沫爆发在即,我们又要重蹈十年前的覆辙。

  谈互联网泡沫还为时尚早

  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更多缘于市场发展的不成熟。

  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起步,互联网企业在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之前就开始了大范围的融资。大多数风投机构在不了解中国互联网市场,甚至不清楚互联网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就跟风投资。那时的市场看似繁荣,其实全都是吹起来的泡沫。当风投醒悟,发现不停地投资并没有带来足够的回报时,那番繁荣必然会随着他们的撤资而破灭。

  幸运的是,如今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在产业规模、社会环境、消费习惯、应用条件等方面已日趋成熟。而更优待的政策、更稳定的市场、更繁荣的竞争,这些都是有效防止市场动荡的最根本保障。

  互联网行业本就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行业,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命线。互联网的创新确实需要资金的支持,更多的资本流入是维持行业健康有序地运行的根本动力。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有多少热钱流入了互联网行业,而是应该关注这些资源给行业带来了多少活力。虽然在传统行业看来,泡沫是市场过度繁荣的信号,但在我看来,互联网行业有一定的泡沫却是正常的、积极的信号。

  此外,仅仅以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的股价就来推断中国市场充斥了多少泡沫,这种观点未免过于武断。

  股价下跌可能更多地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对于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受挫、甚至被停牌的现象,更多的是源于财务状况和操作规范的原因。这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种预警,是对于我们增速过快的一种反思。很多股票上市的时候都会提出创新的概念。美国投钱,也是他们对中国前景和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中国概念股才会越炒越热。但一段时间过后,国外投资者发现互联网短期之内实现不了他们预期的回报,也就自然而然地从中退出了。这种股价的下跌,正是市场自我纠正的过程,资金会自发地流向利润更高的市场。但这不能等同于中国互联网出现了泡沫,更不能理解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崩溃的前兆。

  股市市场本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市场整体价值。

  互联网行业另一个不同于传统行业的特征,就是市场往往容易出现垄断,龙头企业能够占据市场中80%的份额,而剩下的所有企业只能去分抢剩余的20%的市场。规模效应在互联网行业中尤为明显,所以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的企业出现淘汰也属正常现象。我们再回看2000年的市场泡沫,互联网世界很多公司无以为继,纷纷倒闭,但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被泡沫淹没了,有的公司坚持了下来,现在也成为了一个领域的龙头,亚马逊(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亚马逊最初也是每个季度都在亏损,可当它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正的盈利才会表现出来。互联网企业,往往追逐的不是回报率,而是市场占有率和一个美好的前景。

  最后,股价泡沫不等于市场泡沫,美国的股价泡沫,更不等于中国的市场泡沫。正如中国的股市很难反映中国产业的基本状态一样,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同样难以准确反映中国互联网的基本状态。同时,美股的普遍下跌,其实很难与中国互联网的好坏联系到一起,市场外的很多因素才是影响美国股市出现波动的主因。

  不要充当泡沫加速器

  我们应当庆幸我们的互联网市场不再是如此不堪一击,但我们也要警醒,我们的市场还没有做到无懈可击。近期的互联网市场的确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目前看来可能只是一时浮躁,可在不久的将来却会变为市场潜在的威胁。

  现象一:疯狂的烧钱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种团购网站正在大打广告战。这些价格不菲的广告本该是出现在市场高度成熟之后。但我们浮躁的企业在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与之相符的服务的时候,就将如此之大的精力和资金放到宣传之中,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在没有夯实基础的情况下,投入过多的资金并报以期待,可能会使互联网市场承担更大的风险,出现繁华虚无的表象。

  现象二:疯狂的融资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背后,有许多实力雄厚的风投家们撑腰,一笔笔天价的融资不断冲入我们的互联网市场,千万级的融资不再能称之为新闻。热钱的流入本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动力,可是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在风投家们看不到利益回报的时候,撤资可能会成为一系列波动变化的开端。而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市场能否创造如此之大的价值还未可知。

  现象三:疯狂的山寨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心中可能都有一片逆鳞,那就是中国自己的创新。虽然中国的企业在美国上市值得欣喜,但几乎所有中国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在美国都可以找到样版。这种模仿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能创造更多的新产品,一味的互相模仿抄袭,那这样的市场也最终不会有健康的未来。

  当下中国互联网市场如此之大,使得无数人希望从中能够分得一杯羹。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健康有序的市场才能够带来更好的回报,混乱无序的市场只有分崩离析。

  双管齐下,避免泡沫水涨船高

  既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出现了泡沫的征兆,那唯有政府和业内企业共同协作,才能避免市场泡沫的形成。

  从宏观来看,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纵观互联网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已经具备了抵御一定程度的市场泡沫的能力。而且在“十二五”期间,在加快建设信息化社会的指导思想下,我相信,我国的互联网领域还将更进一步。互联网领域将会迎来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一方面国家可以定期公布一些行业信息作为预警,例如一个领域是否过热,其盈利率如何,是否适合新的企业进入等等,供业内外参考和作为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国家应该鼓励龙头企业,在某种意义上,鼓励垄断,或者是寡头经济。互联网行业,如果没有规模,是很难获得效益的,国家应该更多地采取扶持政策。一旦一个领域建立起来,马上确立其龙头企业,或者确定几家寡头企业,这样就会阻止一些投资人去做无谓的投资。

  当然,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有两面性的,如果干预不当或者掌控过紧,很可能阻碍创新发展,所以这种调控更多的还是依靠市场。国家通过信息的发布,提供政策上的导向意见,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微观来看,企业自身应加大创新,增强自我优势。

  第一,一个企业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并在短期内证明这个盈利模式是可行的。要有别人不能逾越、不可替代、难以效仿的企业特征。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企业特征,就很容易获得规模上的优势,参与其中的客户越多,这种规模优势就会越发明显。

  第二,就是技术优势。企业应努力建立起自身的技术优势,使得别人无法仿造,抓住特定的用户,继而占据特定的市场,发挥并创造价值。

  第三就是商务渠道优势。最早的互联网经济,亚马逊就打出口号“鼠标+水泥”。不仅要有网上商城,还要照顾到自身的货源、配送等环节。现在的淘宝、京东(微博)也都在建设自己的物流。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

  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中国概念股股价受挫,甚至被停牌,也就不会觉得有多么的恐慌了。这只是市场对于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一次修正,对于前一段时间投资的一个反馈。而且,从大方面来看,美国的股市也很难清晰地反映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更何况,这其中还掺杂着许多业界之外的原因。所以,从宏观上政府应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预防泡沫;

  从微观上,企业自身要做的还是提高自身价值。这样泡沫也就自然不复存在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