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据了解,您本科是在四川大学读的新闻。之前的工作经历对于自己创业有哪些影响?
◇王治全:我大四那一年分别在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实习,后来又做了夏新浙江区的销售总监,直到夏新上市又当了三年多的新闻发言人。这一段时间锻炼颇多,因为新闻发言人需要对公司上上下下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在公司战略上跟高层、管理层要沟通甚密,对于整个上市决策过程也相对比较清楚,这些对后来创业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至少做一些比较大的决策时比较自信,对大是大非的判断也还比较靠谱。
◎《天下网商》: 面对这个行业大体量的竞争者,创业者怎么办?
◇王治全:其实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再大的公司也不可能做到无孔不入的全面涉足,况且商业总是有边界的,这一点在互联网行业同样适用,即便微软也会因垄断遭遇分拆。
大公司一直保持创新很难,因为互联网本身就需要不断试错,而大公司常常因为试错成本太高而选择保守策略,这就给了创业者很多创新的机会。比如阿里打造生态链,做规则的制定者,这一点没错,但需要时间,也需要多方参与,这就是创业者可以大量参与的机会嘛。
◎《天下网商》:现在电商很流行一些定论的东西,个人认为这个行业还刚刚开始,一切为时尚早的定论都会限制新的机会、新的创业公司出来。
◇王治全:是这样的,不试着去做怎么知道能不能做呢?目前机会还很多,大家做得还比较粗,所以不要被定论限制。比如说自建物流到底对不对,其实现在还很难下定论。目前京东物流服务做得很好,发货发短信,上门前打电话,服务态度也很好,可以说已经比顺丰差不了多少。
这一点就说明,电商服务能力已经开始出现分层,比如“四通一达”比不上京东,京东又比不上顺丰,而这部分竞争优势在后期会变现越来越明显,所以电商服务业机会还很多。
◎《天下网商》:大麦网的曹杰曾总结为什么自己在北京做小红马快递没做起来,而去了广州的王卫做起来了,是因为受到邮政局的限制,您怎么看?
◇王治全:先抛开政策原因,当初王卫选择进香港绝对是个正确的决定,因为香港服务业标准起点很高,能够帮着顺丰把服务标准竖起来。反观内地,在服务这一块,大家普遍做得都不太好,如果宜家来了,ZARA也来了,国内在线零售业的短板就会更多地暴露出来了。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才是零售业本质
◎《天下网商》:您提到价格问题,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定价策略,也有一套价格保护机制,那您怎么看价格战,又怎么看一淘独立?
◇王治全:比价不用怕,美国做比价的上市公司都有,不过比价不是拼价格,而是鼓励各家强调差异化,一淘也是想让消费者更好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百度Open.Com、谷歌购物也都做比价,这其实都是在倒逼大家强调服务差异化。
社会商业价值就是让消费者买到对的东西,觉得纳爱斯那句广告词“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说的太对了,零售业就该这样,而且“对的”和“贵的”两者并不矛盾。鼓励消费者买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强调价格、让人买便宜的东西,只有提倡买对的东西才能真正满足个性需求。
◎《天下网商》:您对未来如何打算?
◇王治全:先放松放松,休息休息,到处走走看看,好好考虑一番,到日本、美国去看看,在线零售看一看,多跟当地企业打打交道,观察社会消费形态,看消费氛围,不局限于只接触电子商务,或许能找到中国在线零售业的一些未来方向性的东西。
◎《天下网商》:的确,国内电商除了价格战外,暂时还很难发现其他有趣的兴奋点,大家基本遵循大同小异的单一市场逻辑。
◇王治全:在国内卖袜子、卖内衣利润多高呀,但是这都能卖赔本,而人家英国袜子在线零售商blacksocks.com做得多好,这就说明我们现在这么做不正常。
◎《天下网商》:日本或者欧美零售业的经验会不会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也许他们需要一些野蛮式的本土尝试或者创新?
◇王治全:比如说,百思买暂时退出中国区,绝对不是被国美、苏宁打跑的,而是自身全球策略的调整,而百思买的定制等优质服务方面还没有在中国出手。另外,百思买在美国做汽车零售、做汽车服务做得就不错。
◎《天下网商》:百思买在全球市场做战略收缩,主要是想集中全力主攻美国本土市场狙击亚马逊。
◇王治全:在日本,我跟亚玛达在内的日本三大家电零售商交流过,他们普遍认为,百思买绝对不是他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共同对手还是亚马逊。
◎《天下网商》:那跟百思买、沃尔玛,跟传统零售大鳄相比,亚马逊的优势在哪里?
◇王治全:亚马逊除了做到最大限度的优化成本外,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追踪消费者在线上的购买痕迹,推荐其真正需要的关联商品,这其实就是回归零售该做的事,回归到关注每个个体的个性,让个体消费者感觉被关怀、被关注。基于这种商业模式逻辑才能更懂得消费者,而通过技术,亚马逊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天下网商》:如果说零售业的本质还是要更懂消费者,亚马逊通过技术来实现了,那百思买也沉淀了大量的消费数据,能够在线上零售有所发挥吗?
◇王治全:互联网带来了很多改变,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对每一个人行为的锁定,而百思买以及传统零售业难以摆脱的宿命就是随机人群。他们无法精准了解每一个人的行为,无法知道下一个进入门店的消费者会干什么,也无法对每一个到店人的行为进行抓取。
传统零售业沉淀的消费数据,可能对某一地区做后端的供应采购更有参考价值,但对前端的每个消费者却很难产生实质的调动、提取。通过大量的购买行为统计预测下一个购买行为,这是亚马逊能做到的,其实也是互联网能做到的。
“互联网的颠覆之处在于能记住每个消费者”
◇王治全:互联网能知道“你是谁”,能改变信息的不对称性,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通畅。从这一点来讲,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尤其对商业最大的贡献就是信息透明和分享,这一点如果被在线零售所用,也就正是颠覆传统零售的能量所在。
不过在传统行业里已经有公司做过类似的尝试,但是基本上很难做到。比如麦德龙号称它的会员制可以实现每个客户只要一进店,店员就能够认出来,并帮助其找到需要的商品——这就是把大企业做小了,小到了解每一个消费者。再来看海底捞,我曾经问过海底捞的一个店长,该店长称一个月要记2000个人名,每一个来店的消费者他都能熟络地寒暄几句,并知道他的饮食爱好,这也是把大公司做小做细,做到具体关怀某一个人。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如今有这么多的百货公司,我们还是对小店小铺怀有感情?就是因为店员熟知你的情况。人都希望被重视、被关注,真正有价值的商业应该是有温度、有感情的。
如果千篇一律打价格战,卖标准化产品,这个的确最容易走量,因为市场需求也最大,看起来似乎也很容易做大,但是竞争很残酷,增值服务很少。今天大家普遍能做到价格低,是以牺牲利润点为前提,而不是有本事将性价比做高,并在一些服务中做出创新,这就是没有很好地利用互联网的特质,去重新挖掘真正的消费需求,做出一家真正具有新商业价值的公司来。
◎《天下网商》:反倒在淘宝上,有一些很有性格的店零星出现,能够提供这种附加服务。
◇王治全:的确,在淘宝上有一家卖牛仔裤的店,声明晚上八点以后不卖货,这也是有差异化的特性在。
不过这里面一直有一个矛盾,就是商家到底应该选择服务大部分人还是小部分人的问题。淘宝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真正给了一小部分在线下渠道得不到满足的消费需求在线上得到释放的机会,并通过积聚来养活一家店。这也算是鼓励创新,给了自由职业者很多创造的机会,这就是有价值的地方。
中国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一类的商业创业者。即便在零售业发达的欧美、日本,有趣的小店也依然大量存在着,依然有那么多隐形冠军存在,这就说明,能够很好地服务特定消费人群才是商业美的地方。这也是一个社会商业成熟的表现。
◎《天下网商》:是不是说,网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需求的供给问题,但暂时还没解决差异需求的问题?
◇王治全:让更多消费个体需求被满足,一定是一个防线,不能总想着不愿意服务个别的小众消费群体,只盯着大众化、标准化的消费群体而不用创新,这是很短视的。
◎《天下网商》:也就是说市场是很大,但并不代表你就能做得很大?
◇王治全:对,社会供给一旦富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特质就会表现得越明显。曾经,淘宝给了许多创业者这样的机会,以后B2C也该考虑不要只做标准化平台,也要在个性化上做一些创新,这才是在线零售的商业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