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根一路放松、土地拍卖重新红火、千人排队抢购再现……房价调控已至强弩之末,报复性反弹一触即发。房价调控的宣传基调从“抑制过快上涨”、“回到合理价位”,逐步向“抑制反弹”过渡。普通百姓都看得明明白白,部分掌握话语权的“公知”们却忙着文过饰非。有辟谣的,如“松绑纯属捏造”。6月7日,银发142号文件“重申”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这当口发这样的文件难道意味着紧缩?有瞪眼说瞎话的,如“刚需子虚乌有”,这话恐怕是坐在房子里说的吧?有狂喊口号的,如“限购底线不能突破”,一个有违宪嫌疑的临时规定怎么成了“底线”?正如当年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突破“两个凡是”的桎梏,今天在讨论所有经济政策的时候都应当明确一点“要尊重经济规律”。
尊重经济规律不等于放任市场,但要清楚一点:好的愿望不等于好的结果。长生不老是好的愿望,服食丹药的帝王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价格出现波动要管,但要按经济规律出牌。猪肉价格大涨时补贴养殖、畅通渠道、减免相关税费等方式,都是增加供给平抑价格的正着效果。相反,从“养殖厂有猪不卖”、“猪肉再多,奸商也会把价格炒上去”这些似是而非的臆断出发去打击供给:一手掐断养殖厂“银根”(不放新贷、催还旧贷),另一手卡住饲料、种猪,让办不下去的养猪厂在倒掉前的抛售可以平抑肉价?让养殖厂大批垮掉,就能吃到便宜肉,违反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条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近十年来对房价历次调控收到如此效果的根本原因是不尊重经济规律。每次调控的“第一杀招”都是绷紧房企资金链,不给贷款、不让从资本市场融资、清理信托投资……假使房企在万般窘迫之际抛售房子,还掉不得不还的债务,他们还有心有力去拍地、去盖房吗?《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疾奔的兔子撞树而死,成了一位宋国农夫的美餐。于是该农夫整天在树下等着拣撞死的兔子。逼开发商撞死,让部分居民吃到“兔子肉”,价格暂时回落,宣布调控成功。没吃到肉的呢,在哪棵树下等?可惜,现实情况比宋国农夫更悲剧:人们一次也没吃到传说中的“兔子肉”。奇的是兔子还越来越精了。上一轮调控,跑得最猛的几只:富力、恒大、顺驰险些就撞死了,连向来稳健的龙湖都跌跌撞撞!此番调控期间,恒大烧钱玩球、冯仑骑自行车5500公里环游宝岛台湾、王石干脆去大洋彼岸游学。实践再一次证明:通过打压供给平抑商品价格是缘木求鱼。经济规律不会只适用于猪肉,而在房地产领域无效。
当房地产火热之时,各路资本涌入其中,总供给量趋于增加,价格上涨预期减弱,这正是市场在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这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显灵”。如果想要让供给充足、远期价格走低的预期更为明确,政府可以加大保障房的投资并将惠及面扩大。普通人感到有保障房“托底”就更没有理由恐慌了。
另外,制度或曰机制的设计也有神奇的效果。想让一群自私自利的人公平地分蛋糕,不必去做思想教育,只需规定切蛋糕的人最后拿。每个人都尽可能拿最大的一块,最后剩下的肯定是最小的。于是,切蛋糕的人就会尽量使每块蛋糕都一样大。笔者2005年就提出了一个降低房价的“制度性”建议:改变土地拍卖方式,让出价低者获得土地!现行的“招、拍、挂”方式由出价高者得,必然是地王频现。开发商把土地等诸多合理不合理成本、费用及“惯有的”高利润打入房价。如果政府以成本价出让商品房用地,同时对房屋的规格、质量做出严格的规定并建立监察机制,各开发商报出项目建成后的零售价,出价低者得地。这样,开发商只有提高管理水平、内部挖潜才能赢得竞争。值此房价再度面临上涨压力之际,政府在土地出让过程中采取“定地价、竞房价、低者得”的制度,当可有效果地稳定百姓的价格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