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封面秀>文章页
李佐军:中国经济是否进入通货紧缩期
字号:

时间: 2012-08-30 来源:《新领军》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能够达到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供给力量的目的。

  李佐军

  著名经济学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能够达到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供给力量的目的。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中国通胀数据显示,2012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2%,创29个月来新低。与之相对照,全国生产品价格指数(PPI)负增长2.1%。作为CPI的先行指标,P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第11个月回落,并且连续4个月进入负值空间。一些经济专业人士认为,如果CPI仍按目前的速度下滑,那么中国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通缩的风险。

  《新领军》:目前通缩言论纷纷,中国经济是否真正进入通货紧缩时期呢?判断通缩的标准是什么?

  李佐军:我认为,现在说进入通缩,言之过早。因为中国经济刚刚从通货膨胀的状态走出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还要看整体经济运行的情况。所谓“通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导致人们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跌,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确切说,如果经济未来持续往下走,需求不断下降,CPI、PPI持续走低,是有可能存在通货紧缩的危险,但目前还要观察几个月。中央刚刚出台稳增长的措施,下半年的经济有可能出现反弹,货币的需求可能增加,信贷投放往上走。

  目前,由于CPI依然还是正数,因此也不能判断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通缩。这里要把握一个时间点的问题,近年来一旦出现经济变化,很多人过于着急,立马出台相应政策;有时候,政策要稳定一段时间,过早地谈通缩,政策可能马上又出现反方向的变化,所以判断通缩是否要谨慎,要给予一个观察的时间。

  判断通缩,也要看多个指标配套的情况,仅仅一个指标是不够的,除了CPI、PPI两个价格指数之外,还要看货币发行、利息变化、企业盈利状况等等。

  《新领军》:有关学者表示,紧缩比通胀难治理得多,几乎无药可救。上次中国经济紧缩是1997年开始的,2003年才结束,结束的原因是SARS非典。果真如此严重吗?

  李佐军: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中西方的体制不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不一样,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我也不太赞成1997年到2003年之间是通缩时期,通缩和紧缩不是一回事,经济总有高潮、低潮,某些年份表现出通缩的特征,只能说经济增长比较低的时期。

  《新领军》:中国目前处于通缩的初期,通缩的初期和中期物价会快速下跌,上市公司的盈利同样快速下滑,经济严重恶化,所以股市一定是下跌的。你认为通缩对股市有怎样的影响?

  李佐军:中国的股市不能按照现在的宏观形势判断,它受政策、国际国内形势等多方面变化的影响。个人判断,现在股市最坏的时期还没过去,因为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还没到来,所以股市现在虽然很低迷,但不是已经到底。

  股市主要是对未来的预期,目前企业的盈利在下降,市场的信心不足,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国内经济继续下行之中,股市低迷状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新领军》:目前,国内市场投资低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消费如何走出持续低迷的状态?

  李佐军:投资低迷主要是投资效益问题。目前投资效益不理想,回报率不高,尤其是民间投资,因为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比较大,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不高,包括央企、国企的状况也不乐观,使得投资者感到未来的预期不明朗,开始采取观望的态度。

  在政府投资方面,由于正在出台“稳增长”措施,基础设施的投资还要继续,但投资的力度和强度相比往年要小很多,也存在过剩和风险的问题。所以,两股力量都在萎缩,投资下滑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要转变,高投资拉动经济高增长,是必须改变的方向。

  在提振消费方面,核心是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因为扩大内需取决于深层次制度变革。到现在为止,内需还是拉不动,因为扩大内需必须要增加广大老百姓的消费,要解决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和消费环境问题。其中收入问题依赖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面临既得利益格局调整的难题,因此扩大内需取决于一系列深层次的制度变革,而这些变革需要时间。

  《新领军》:目前,学界纷纷预测银根将进一步放松。未来几个月CPI通胀率可能进一步下滑至2%的下方,市场流动性仍较为紧张。如果通缩持续,你认为央行将有何动作?

  李佐军:货币政策最主要的方向是稳健。因为货币政策是一份社会契约,其主要作用不是促进社会发展,而是维护社会稳定。利用货币政策拯救经济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认为货币政策下一步要回归到中性,相对稳定下来,同时采取其他的政策工具来实现“稳增长、促发展”的效果。

  目前,因为减税政策和制度改革两者短时期难以实现,同时又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为了遏制过快下滑的趋势,相对立刻见效、立竿见影的措施,当然就是适度放松银根。

  《新领军》: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防止通缩的问题,如何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从根本上使中国经济走出迷坛?

  李佐军:根本措施,还是要实现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依赖“三驾马车”的驱动,已经到了矛盾的临界点,副作用也很大,现在已经验证。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要靠扩大供给的三大发动机。一是制度变革(体制机制改革),二是要素升级(技术进步、信息化等),三是结构优化(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等)。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增加企业的数量、质量和企业的活力。企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组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企业数量越多,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在同样企业数量下,规模较大的企业越多,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就越大。

  而企业质量,包括企业产权的清晰程度、产权结构的合理程度、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程度、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若某个企业的质量越高,则其生产经营效率越高,竞争力越强。质量高的企业越多,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就越大。

  在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许多国有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质量较低,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质量较高。因此,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能达到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供给力量的目的。

  与此同时,中国还要提高劳动力的数量和人力资本、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资本积累和资本运用效率。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