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企业家》前方最新消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先生确认出席12月7日-9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第十一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说起张维迎,很多人会想到他在国内首次提出的经济“双轨制”思路。作为一个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从最初的价格双轨制,到最近的《什么改变中国》,30多年来,张维迎的研究一直和改革的进程密不可分。他以一个独立学者的立场,积极参与到中国改革实践的洪流中。
1984年初,年仅25岁还是研究生的张维迎写成了“以价格改革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文,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思路。而他最有影响的研究,当推“企业家理论”。
“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张维迎的观点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企业家理论的学者。从那时起,直至他后赴牛津深造专攻企业理论的10年内,张维迎有关于此的许多观点一经发表总是成为许多人重复使用和引用的内容,像“学而优则商”这样的名句就出自他的口。
他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引文索引》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率连续多年名列第一。2000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他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观点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2年,他关于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和企业信誉的阐述,引起人们对这三大问题的空前关注和讨论,当选为“CC TV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张维迎性格直爽、出言犀利,对于改革他也总有惊人之语。1996年,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张维迎做了一个比喻:假如把月亮交给一位农村老太太,月亮产权是清楚的,但没有效率,美国人随便就飞到月亮上去了,这个老太太管得了吗?由此他提出观点:进行产权改革,并不是因为产权不清楚,而是因为现存的安排没有效率。而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他指出“马背上画白道道以得斑马”的治标不治本的改革思路行不通。
2000年“50人论坛西安会议”上,张维迎的观点依然尖锐:“裁判和规则制定者一定是政府吗?”并建议政府官员应该人手一册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来认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意义。
作为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常客”,在年会上张维迎总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2010年,张维迎在年会上发表了题目为“经济转型靠什么”的演讲,他认为未来的转轨需要开发国内市场,而开发国内市场靠的是企业家,“是靠柳传志们,而非周小川”。对于中国转型,他表示,“中国的转型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是从出口导向转到国内国际市场更为平衡的增长。第二从沿海主导转到沿海和内地,东部和西部更为平衡的增长。第三点就是从投资驱动、低成本基础上转变为创新驱动和高附加值的增长。最后是从新企业进入驱动,到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的增长。过去30年中国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利用了国际市场,而国内市场的开发是不充分的。”而关于未来在政治体制改革能够走多远,他赞成现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
2009年“新商业文明的中国路径”主题年会上,张维迎指出,商业文明最基本规则是论事不论心、论事不论行。他认为,“商业文明最本质的是论事、论行、不论心,无论是股东还是债权人,就是一个分工。大家不要模糊这些东西,尤其不要把一个公民的道德修养和企业混为一谈。”对于现在所有的新商业文明,他认为只有量化为制度,才能有效。
时间到了2012年,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份里,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见底,继续深化;大选之年的政治变局、大国冲突,让全球经济平生不少波折;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为世界经济走出泥泞提供新的引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严重滞后、行政权力变本加厉地压制和干预民间正当经济活动,造成广泛寻租活动。中国向何处去?在以“重塑商业安全边界”为主题的2012(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中,张维迎将跟您共同探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