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中国白酒行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丑闻频出。
11月19日,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在第三方检测机构检出塑化剂超标高达247%,一时间舆论哗然。要知道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中国酒业协会的说法则让“塑化剂门”急剧升级,它声称中国白酒基本上都含塑化剂成份,“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8月,古井贡发表中报,有媒体在该报表中发现其采购了4551万元的食用酒精,进而质疑古井贡酒大量勾兑酒精,引发中国白酒行业的“勾兑门”风暴。中国白酒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纯粮酿造,但是纯粮酿造至少需要2到3年,但现在大多数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年销量远远高出正常产能。有媒体分析,2011年食用酒精制作白酒近400万吨,占整个白酒总产量的72%以上,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有人说,添加塑化剂、勾兑食用酒精是白酒行业的潜规则,行业集体作的孽,由少数几家企业买单并不公平。在涉及公众利益时,谁被曝光,就应该受到严惩,正如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破产的三鹿一样。在白酒行业监管缺失的背景下,企业的道德感、责任感在此时显得格外重要,虽然独善其身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但唯其如此,才有可能避免酒鬼酒、古井贡之似的悲剧。塑化剂风波、勾兑门事件将白酒行业潜规则推向风口浪尖,并不见得完全是坏事,至少对那些拥有珍稀资源、坚守品质和道德伦理底线的白酒企业来说,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在产能局限与市场井喷之间,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拷问:是保增长,还是保资源、保品质?不同的选择将带来不同的结果。
销量快速增长背后的资源危机
在古井贡勾兑事件后,茅台第一时间撇清了勾兑酒精的传闻,它声称茅台决不会采购酒精勾兑白酒出售。虽然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和特殊香型导致无法添加食用酒精,但由于近年来茅台酒销量急剧增长,不免引发人们对其来源的追问。
据熟悉茅台的人士透露,目前贵州茅台酒厂拥有700多个窖池,平均每个窖可以发酵1.5万公斤粮食,如果用固态纯粮发酵法酿酒,3公斤粮食可以酿0.5公斤好酒。也就是说,一个窖可以酿造2.5吨好酒。如果储藏5年、经过挥发之后,2.5吨酒就会只剩下1.5吨。推算下来,茅台酿造5年以上的基酒只有1000多吨。近年来,茅台的产量呈飞速式增长,2010年产量突破2.3万吨,2011年突破3万吨。2012年,茅台制定了4万吨的目标。那些有限的基酒如何满足巨大的产能增长需要?
追逐产量的增长无可厚非,但如果盲目追求产量而牺牲产品品质并不可取。“好酒是需要时间沉淀出来的。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基本要5年,现在扩建的产能必须5年后产品才能推向市场,而茅台5年前扩建的产能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一位熟悉茅台的人士忧心忡忡。数年前,他实地考察发现茅台有大量的窖藏酒而果断购买了茅台的股票。然而他发现,“茅台在追求销量增长的过程中牺牲了很多东西。”根据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测算,在窖藏基酒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茅台要在今年实现4万吨的产量,可能采取的路径是降低基酒勾调比例。而这对白酒企业来说,是降低产品品质的一个表现。窖藏基酒属于稀缺性资源,也是高端酒的核心资产,一旦陷入公众的质疑漩涡,将会对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
在公众的眼中,茅台的窖池一直是一个谜,即便是内部员工,只有经过严格政审的年长员工才能进入其中。虽然采取了严格的信息保护措施,让公众无法得知其真实情况,但可以预见的是,急速的销量增长与稀缺的窖藏基酒矛盾日渐突出,极有可能致使茅台做出一些牺牲长期利益的事,如降低产品品质、夸大宣传等。茅台涨价看起来与资源的日渐稀缺有关,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其真正目的是通过涨价倒逼经销商大量囤货,将库存压力转嫁给经销商”。在业内人士看来,茅台涨价是基于营销的考量。
倒逼经销商引发了一个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高库存。按照白酒专家铁犁的说法,今年茅台的总库存在1.6万吨左右,“茅台库存主要由经销商库存和消费者库存组成。茅台去年社会总库存约1.5万吨,今年经销商库存约增加3000吨,消费者库存减少2000吨,目前总库存在1.6万吨左右”。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茅台的真实库存量可能达到了2万多吨,如果明年经济形势依然不见好转,将会出现抛售现象,这样就会引发价格狂跌、滞销等多米诺骨牌效应。为了追求产能与规模,凭借“国酒”的金字招牌,茅台用高压手段将经营风险转嫁给经销商与消费者。这尽管可以达到短期的目标,但从长远来看,它伤害的不仅仅是经销商、消费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酱酒上下游的价值链。
在茅台镇,聚集了大大小小数百家酒厂和数不清的私人小酒坊。它们无一例外地通过茅台这一原产地品牌作背书行走市场,导致山寨茅台酒横行市场。据业内人士测算,至少市面上流通的茅台产品中有近一半是假货。这一乱象极大地透支了茅台的品牌资产,也逐渐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更重要的是,这些良莠不齐的白酒企业对资源的肆意抢夺,将对茅台镇独特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对茅台来说,这些资源才是最有价值的资产,茅台疯狂追逐销量之举,无疑在破坏这一资产。
得资源者得天下
资源紧缺是一个行业性难题,即便是在号称有10086口窖池的泸州老窖,它仍然要向泸州石梁酿酒基地等第三方酒坊采购基酒。今年上半年,泸州老窖高档酒实现销售收入34.03亿元,同比增长41.27%。几个月前,为缓解产能紧张,泸州老窖对外宣称计划建1.8万口新窖池,但这无法彻底解决其高端酒国窖1573的基酒危机:一是新建酒窖无法在短时间内酿造国窖1573所需要的陈年基酒;二是7月洪灾致使1573窖池群所在地国窖广场被淹,影响了部分窖藏基酒;三是今年国窖1573年的销量目标预计为6000吨,而这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基酒。由于窖藏基酒日益稀缺,国窖1573在今年将采取减量的措施减缓基酒资源消耗,而其减量的数字高达1300吨。窖藏基酒是稀缺性资源,如果一味追求销量而快速消耗资源,就会形成资源断层,因此它需要企业领导人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发展目标。
相比泸州老窖,洋河在基酒方面遭遇到的尴尬更突出。洋河一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没有丰富的窖藏资源,是典型的营销驱动型企业。为了弥补基酒不足,洋河向五粮液、董酒采购过部分基酒。由于基酒要储存至少1至2年才能用于勾调成品酒,购买这些名优基酒可以缓解产能不足。最近一两年,五粮液等知名酒企为保证自身供给,纷纷限制基酒对外出售。在情势逼迫之下,洋河不得不在四川宜宾高县等地秘密采购散装酒,采购量高达4万吨。这一事实被曝光后,洋河也陷入一场大的风波中。
基酒荒是中国白酒行业井喷式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除五粮液等少数酒厂外,绝大多数酒厂的基酒存量明显偏低,向川黔两地采购基酒已成为白酒行业的普遍现象。外购基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满足销量增长需要,盲目收购劣质散酒作为基酒,最终结果是以牺牲产品品质作为代价。曾经的央视标王秦池的猝死就是例子,表面上看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秦池陷入困境,实际上是因为它在四川等地大量购买散酒以至于品质一落千丈引发的信任危机所致。
基酒需求的剪刀差催生了各种基酒造假行为,在某些产酒地区,基酒造假已成为一个秘而不宣的事。在产酒城市泸州,最差的基酒成本为每吨1.8万元,但一些外地酒厂以成本价就能收到基酒,个中的猫腻是掺杂食用酒精,按比例勾兑。洋河大规模采购散酒,难免要“躺着中枪”。
在高品质基酒日渐短缺的现实下,在销量增长与坚守品质之间如何做出选择,关乎每一个高端白酒企业的未来。与低端白酒的营销有所不同,高端白酒的营销必须考虑资源的有限性。通常来说,浓香型白酒要酿造2到3年,而酱香型白酒则要酿造5年,时间的限制与工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营销的性质。要酿造高品质的好酒,需要时间的培育和岁月的凝练。这不是仅仅通过天花乱坠的文案、美轮美奂的广告就能实现的。销量与资源始终是两个对立的矛盾体,盲目追求销量导致两个恶果:要么过度透支资源,要么弄虚作假。这两种行为都是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是饮鸩止渴之举,古井贡就是一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高端白酒的营销是由资源驱动的,拥有窖藏老酒资源、善用资源的企业将是高端白酒竞争的最终赢家。
无论是茅台、五粮液、剑南春,还是泸州老窖、水井坊、古井贡,都陷入到这样一个循环里:销量增长越快,对资源消耗就越大;资源越紧缺,就越会对产品品质产生影响。几大知名酒企对资源的快速消耗,无形之中造就窖藏老酒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市场价值就会突显出来。
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着一些眼光独到的白酒藏家,他们敏锐地发现了资源的稀缺性,并在许多年前花费巨资收藏,随着时光流逝,这些窖藏老酒就成为极为珍稀的收藏品。知名地产商、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就是中国白酒藏家之一,他不仅是一个酱香型白酒的爱好者,而且被著名白酒专家陶家驰称为“中国白酒第一藏家”。二十多年前,他就在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地收藏高品质的老原酒,收藏至今,这批老原酒年份最长的达到29年,年份最短的也有25年。为了私藏这些老原酒,黄文仔在广州规划建造了一个能够库容30万吨白酒的酒库。在浮躁的白酒业,这批私藏的酱香型老原酒显得格外珍贵,如今这批老原酒已经上市。在营销高手云集的白酒行业,拥有稀缺资源、信奉品质理念的完美主义者黄文仔能大获成功吗?
高端白酒营销如何破局
█文/本刊记者 蔡丹娜 发自广州
目前,中国白酒行业处于高度竞争状态。特别是白酒税制改革之后,中低端产品的利润更为摊薄,促使白酒企业调整战略,更注重能够获取高额利润的高端产品。
只要涉及高端产品,那么消费就永远不可能绝对理性。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当今高端白酒市场乱象丛生:企业制造概念炒作,明星广告乱轰炸,靠包装哗众取宠,产品高价而非高价值,目标消费人群模糊。
白酒高端化趋势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也是白酒企业的战略性机遇,是企业发展、创造利润的新机会。业内人士指出,就企业定位而言,未来高端白酒企业应向品牌运营商转型,要让自己在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两个方面都有强大的市场感召力。企业要把自身定位为品牌运营商,而不是简单的产品生产商或服务提供者。在高端白酒品牌营销中,只有品质、文化才是制胜的关键。甚至有专业人士断言:没有文化的品牌是死的品牌。而在找到品牌的价值灵魂之后,企业还必须让品牌的灵魂支点与消费者融合。什么是高端白酒?国家级白酒品鉴师梁邦昌认为,高端白酒应该让人产生这样的感受:“好喝、耐喝、想喝、爱喝。”
分析人士认为,之前爆发的一系列高端酒丑闻,将对白酒行业起到净化的作用。盛初(北京)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成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他强调说:“越理性的营销越有利于高端白酒,因为理性的本质就是回归产品本身。”
基于品质、文化的红海突围
从竞争的“红海”进入“蓝海”,是每个企业的梦想。而中国高端白酒只重营销不重品质的事实,也让一些企业在红海竞争中找到了突破口。
业内人士指出,当今消费者和高端白酒市场都在呼唤理性回归。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心理及市场趋势,企业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分析人士指出:企业要想让品牌长久发展,依靠的既不是价格也不是包装,而是品质和文化。高品质是高端白酒的最基本条件,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高端酒的灵魂。
一些人不理解受国人热捧的拉菲为何拥有致命的诱惑力。或许听听关于拉菲的描述就可以理解了:酿制拉菲的葡萄颗颗精选,三棵葡萄树才能酿一瓶拉菲。更精彩的渲染还在后头,关于拉菲的配菜,据说主菜推荐淡味鮑鱼、海参、鱼翅,或者是松茸炖乳鸽,甜点是丝丝润滑的巧克力慕司。专家还强调,如果喝拉菲,最好将室温保持在15到20摄氏度。另外,喝拉菲不该用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手工制造的郁金香水晶杯,不能有刻花、带纹路,更不能有颜色,因为那样会使你的拉菲变得模糊混沌,失去它原本的颜色,影响视觉享受……
从三棵葡萄树酿造一杯葡萄酒、高档配菜以及讲究的饮酒条件,形象地勾勒出拉菲的高质及高贵。因此,追求品位或标榜身份的消费者,自然而然要对拉菲念念不忘。
之所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高端酒的灵魂,是因为高端酒原本就是一种文化产品,没有深厚文化的产品只能是一个乡巴佬—这种文化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化,而是一种价值观或精神。
对此,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康雁觉得很可惜,因为中国一直把白酒当产品卖,主要是华人饮用,这与国外的饮酒文化不同。关于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趋势,他认为,如果中国白酒要打开国际市场,就要真正融入西方餐饮和酒的主流文化中。
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认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古文化、豪情。“舌尖上的中国”火了,随后与之相关的产品在网上卖得火热。“舌尖上的中国”卖得不只是产品,更多是卖历史文化和产品内涵。但是,李光斗认为,企业不一定都要塑造出类似青花瓷、大宅门那样的品牌风格,中国高端酒应该表现一些新文化特点,譬如性感、时尚。在中国白酒整个大盘看涨、高端白酒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关键是企业能否把握住商业机会,创造中国白酒的奇迹。李光斗认为,伏特加的营销很成功,但瑞典绝对伏特加的营销、维珍航空的营销更酷。而这些品牌新锐、大胆的营销举措,正是中国高端白酒企业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圈层价值营销
据麦肯锡预测: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的年均增速将达到18%,私人高端消费升级的需求仍维持较快增长。中国已经进入品牌差异化定位、商业模式创新、以人文精神为主题的白酒新经济时代,未来中国高端白酒将以价值营销为主导。
其实,要判断高端白酒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核心消费人群的需求变化。随着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日渐提升,一种带有贵族化特征的生活方式开始出现,而且在高端人群中成为具有某种共性的消费追求。对于这些非贵则富的高端核心消费人群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在自己活动圈子内某一品牌形成的价值影响力。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面向小众群体的价值营销是打开高端白酒市场的有效途径,要在高端消费人群体形成深度影响力,通过小众消费带动大众消费,制造消费“向往”。
以前,中国白酒主要扮演社交酒的角色,感性成分过浓,连广告都劝说“不要贪杯”。但李光斗认为,在一个连体育都越来越性感的时代,白酒营销更要注重新的诉求。比如进行“性感”的圈层营销,发挥圈层效应,通过圈层品鉴,让白酒消费者在享受“物有所值”的产品同时,更多体会产品和品牌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愉悦感。因为高端酒往往蕴涵着品牌故事和品牌价值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要让这种品牌文化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让消费者有精神上的满足感。
纵观中国历史,白酒更多是扮演社交催化剂的角色。但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中国白酒将回归其本质,注重享受和体验。因此高端酒营销只能依赖于价值营销,这是企业对抗价格战的最终出路。对此,业内人士指出,高端白酒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除了价格,高端白酒更要体现另一种价值,即“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功能价值”,可以在高端白酒和消费者之间建立默契的价值共鸣关系。
以此为基础,如果中国白酒要走向世界,康雁认为,企业首先要思考受众目标定位。如果仍然定位于华人,尽管国外华人数量在增加,但受众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瞄准国外主流人群,那么中国白酒企业就必须思考如何融入国外主流的餐饮和酒文化。其次是解决载体的问题,正如日本清酒的仪式,中国高端白酒也需要一个好的载体,比如将白酒和高档中餐相结合。最后,要思考如何在国外与掌握渠道控制权的商业企业合作,比如水井坊与迪亚吉欧合作,出口量迅速增加。
之前中国企业总认为必须先把中国市场做好了再开拓国际市场。康雁认为,这是中国白酒企的一个思维怪圈。事实上,只要是好的产品,如果能够很快打开国外市场并得到认可,那么就可以把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作为品牌背书,进而拉动中国市场消费。
拉菲何以令人疯狂
█ 文/本刊记者 蔡丹娜 发自广州
在法国1855年列级名庄排名中,拉菲名列第一。据此,拉菲被中国人推到了神坛,在中国创造了神话。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拉菲年产量最多为24万瓶,而每年销往中国市场大约为5万瓶。然而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国一年的拉菲消耗量高达200万瓶,几乎是拉菲10年的产量。这就是中国市场的“拉菲现象”。
中国人明知天价拉菲大多是假货,要么是副牌,要么是贴牌或造假,但仍然疯狂消费。关于副牌拉菲,葡萄酒界最有影响力的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曾告诫:副牌酒与正牌酒的水准相距千里。如果想通过喝副牌拉菲感受正牌拉菲,绝对是一种不正确的期待。然而,诚如一位商人所说:“我承受不起一场饭局中没有拉菲的风险。”消费拉菲=高档次=身份地位=贵族生活方式,这就是当下中国人拉菲消费观的真实写照。中国人怀着对西方贵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遐想,冲着对自我品位和身份的标榜,即使最终打开的是一瓶天价假货拉菲、仿冒品、擦边球产品,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国人疯狂追捧抢购,消费的只是“拉菲”品牌。
与国外酒品牌相比,中国一直把白酒当产品卖。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在如今中国白酒整个大盘看涨、高端白酒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背景下,高端白酒企业要向定位于品牌运营商,而不仅仅是产品生产商或服务提供商。
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认为,像星河湾老原酒这样的中国高端白酒品牌,应该思考如何让自己更性感、更时尚、更国际化。
这就意味着中国高端白酒品牌必须为自己找到一种文化演绎方式。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康雁认为,中国高端白酒品牌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比如西方调酒师对鸡尾酒进行展示与讲解,就是一种很好的文化演绎方式,让很多留学生接受了鸡尾酒。此外,红酒伴随西方餐饮文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中国高端白酒品牌可以考虑以中式餐饮作为一种载体。
巴尔扎克说,培养一个贵族至少要经过三代。随着中国白酒日益高端,这是否意味着将出现中国“白酒拉菲”?康雁认为,白酒高端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但要想打造中国的“白酒拉菲”,至少具备两个特质:第一,品牌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第二,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理,品牌产品必须稀有。任何具备这两方面特质的白酒品牌,比如星河湾老原酒这样的高端白酒品牌,都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白酒拉菲”。康雁对中国高端白酒充满了信心,认为中国文化一定会重新回到盛唐时代。
星河湾老原酒:中国高端酒的样本
█文/本刊见习记者 李妙娴
在20世纪中国白酒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之前,知名地产开发商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早就在20多年前“酝酿”他的星河湾酒业大计。黄文仔坚守做好酒的初衷,从品质、文化传承、市场导入等多个维度,希望探索出中国白酒新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在中国高端白酒竞争激烈的红海里,星河湾老原酒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懂酒、惜酒之人对传统美酒守望的结果,黄文仔想告诉消费者什么才是真正的“金樽玉露”、“琼浆玉液”,让消费者知道在品质面前所有的白酒概念营销都是浮云。或许,星河湾老原酒对中国白酒本质的回归,不经意间,使之成为一款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产品。
品质:真原浆+真年份
上个世纪80年代,出于对中国白酒的热爱,黄文仔在贵州核心酱酒产区收储酱香原酒,至今收藏量达到30多万吨。据了解,老原酒是纯粮酿造的原始酒液经过足年陈藏而生成的原浆白酒,不含食用酒精,没有任何呈香呈色添加,白酒企业把老原酒当做企业立身之本的资源进行储备,不在市面上出售,所以老原酒一直是白酒企业争夺的稀缺资源。星河湾酒业的一位技术人员说:“星河湾老原酒的每一滴酒都是经过传统工艺9次蒸馏而成,9次蒸馏后6.5斤粮食才能酿造1斤酒。”
一般而言,高端白酒是用原酒和调味酒勾调而成,调味酒能将各种香和味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酒体呈现真香、真味,对酒体个性的形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星河湾老原酒就是原酒陈藏20年以上,加入九种百年调味老酒,精心勾调而成。在11月5日举办的星河湾老原酒品鉴会上,黄文仔现场展示,从一个老坛子里勺出一斗近似墨色的百年调味酒。“在一般专家看来,星河湾收藏的九种百年历史以上的调味酒是不被接受的,有些调味酒看起来黑不溜秋,正如广东话里的‘隔夜茶壶’,也不好尝,但以其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的量加入酒中,酒体一下子就完全不同了,星河湾的大胆和专业眼光在行业内是罕见的。”中国食品协会白酒分会顾问梁邦昌说。
在酱香型酒的生产过程中,勾调是统一酒质、统一标准,以及形成酒体独特风格的重要环节,即使是再好的基酒、调味酒,没有好的勾调师就无法勾调出好酒,勾调师因此成为高端白酒企业竞相争夺的“资源”。据悉,星河湾酒业勾调团队涵盖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中国顶级勾调师,以传统和现代勾调方式,让勾调组合变成勾调融合。
据星河湾酒业技术人员透露,自1915年中国酱酒在巴拿马世博会上一举夺金之后,近百年时间里,各家酒企因市场发展需要,引进现代科技手段改造酿制过程,酒水的风格、味道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为了勾调出传统味道的酱酒,星河湾邀请年过八旬的酱香调酒大师,根据1915年夺取巴拿马世博会金牌的酱酒风格、味道,精心调制。得益于稀有的调味酒和勾调手艺,梁邦昌认为星河湾老原酒有着“酱蕴众香”的独特风格,即在酱香主体下含有白酒的许多香型要素,如复合的多粮香、窖底香、糟香、沉香等,甚至还有一些没法命名的香味,酒体口感醇和丰厚,富有线条感和层次感。
在品鉴会上,星河湾老原酒1980、1983、1985、1987四个系列产品正式面世。与一般白酒不同的是,星河湾老原酒酒体为琥珀色,金黄透明。梁邦昌介绍说,不够年份的新酒和杂酒一般为白色透明,只有陈藏几十年的优质酱香型白酒才会成为金黄色。在中国人的酒文化传统里,酒是陈年的香,年份酒因此成为高端白酒炒作的一把利器,但是年份酒涌入市场是近10年内的事,以10年、20年窖藏为主,按时间推算,这些酒应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酿造,可当时中国大部分酒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没有可判断年份酒的标准成为目前中国白酒业的空白,但是星河湾老原酒每一批酒都有相应的收藏资料,可追踪生产年份。星河湾酒业相关负责人说,上世纪80年代的酿酒师更讲究品质,不像现在讲究年份,即使是真正的年份酒当时比一般的酒价格相差不大,所以他们不会在年份上作假。
三位一体的品鉴会营销
应酬、自饮、送礼、收藏是消费者消费高端白酒最主要的方式,甚至出现了“买酒的不喝,喝酒的不买”的怪现象。但随着高端消费者对生活方式理解的转变,现在他们更渴望在消费中体验健康、文化、社交和贵族生活方式,白酒于他们而言,已不仅仅是面子消费,更是一种体验性消费。“中国酒文化不可避免有市井、世俗的成分,但将来白酒会回归其本质,即中国传统酒文化特有的深刻内涵,伴随个人情怀的超脱,品酒会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康雁认为,这种酒文化的改变,首先会在精英阶层引爆。
星河湾老原酒瞄准的正是精英阶层,采用新的手法进行白酒体验式营销。“星河湾酒业摒弃了白酒业传统的终端营销、盘中盘营销模式,而是通过新的营销方式导入市场,即以品鉴会改变消费者认知,以专家讲解让消费者的接触变得更具象化,以团购让认知转变成销售,这是三位一体的品鉴会营销。”盛初(北京)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成说。
据了解,此前星河湾老原酒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了八场品鉴会,除了品尝美酒和专家讲解,消费者还通过光鉴、火鉴、冰鉴“三杯三鉴”方式鉴别星河湾老原酒的特质。以光鉴为例,由于星河湾老原酒纯度高,使用手电筒照射产生了“丁达尔效应”,光线穿透酒体聚成一股光束。无论是中国白酒界的泰斗、专家,还是1855列级名庄协会主席菲利浦·卡斯特亚,他们在品鉴星河湾老原酒后,无不赞不绝口,誉之为“中华一绝”、“中国最优质的白酒”。
品鉴会营销的实质就是市场细分后的小众营销,营销对象都是领袖人物,他们更关注品质、文化价值、企业品牌、体验感受,在业内他们就如同权威的价值标尺,产品一旦征服了他们的心智,在他们的群体里形成口碑,就会很快地扩大影响,带来忠实顾客。“现在的重点是让更多社会精英了解、喜欢星河湾老原酒,然后带动整个社会发现星河湾老原酒的价值。”王朝成说。
而支撑星河湾老原酒品鉴营销的却是星河湾品牌的圈层效应,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星河湾聚集了中国一批精英业主,他们大多是政、商两界的领袖人物。星河湾在北京、广州、上海、太原乃至澳门,都有自己的高端房产项目,且每一处都配备了星河湾五星级酒店及顶尖会所,在这些高消费场所,星河湾老原酒将直接面对这些精英业主,甚至更多高端人士。加上顶尖酒店之间原本的互动,如进货渠道共享、总统套房互补等因素,星河湾老原酒极有可能进入香格里拉、利思卡尔顿等顶尖酒店进行展示、销售,这些渠道都是其他高端白酒品牌思之若渴却又难以进入的。
跨界的底气
从2001年成立以来,星河湾就以“舍得、用心、创新”的价值理念,立志做“中国房地产界的劳斯莱斯”,甄选全球顶级品牌,聘请一流设计师,以最高标准为高端人士营造高尚的人居环境。为了让建筑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黄文仔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曾经由于设计师的不同建议竟把整座楼盘的外墙换了几种颜色。对细节挑剔、用心,或许这是它在地产界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的原因。从2011年开始,酒业成为星河湾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跟做房地产的追求一样,星河湾老原酒的目标直指“中国品质最优秀的酱香型白酒”。 “我们要么不做,要做的都是主业,星河湾不管是做房地产还是做酒,我们首先要看这个产品的品质是否符合星河湾发展的理念。如果星河湾老原酒的品质比不上星河湾房子的品质,我宁愿选择再埋几十年,反正酒是越陈越香的。”黄文仔说。在30年的收藏岁月里,黄文仔对每一瓶老原酒收藏的要求跟房地产一样苛刻,必须产在最好的地方、出自最好的轮次。
从房地产跨界到高端白酒行业,其风险是可以预见的,尤其是中国白酒行业竞争惨烈,星河湾能否在白酒的红海中突围?
王朝成说:“星河湾在房地产行业树立了好房子的标杆,它的价格比很多地产商都高,但依然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星河湾跨界的优势就是把做房子的理念带到白酒行业,它的房子会说话,它的酒也会说话,靠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这种朴素、原始的经营理念在任何时候都有效,不管在什么行业、什么时间,提供最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就能得到社会认同。”
关于未来发展,星河湾制定了中期计划,5年销售星河湾老原酒100亿元,而且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把中国酒文化推向世界。“酒香不怕巷子深。星河湾老原酒已经具备了进入西方市场的基础。”康雁认为,星河湾老原酒有望成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