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对日本企业而言,在成本方面,不采取污染对策导致的危害成本会远远超出采取防污措施的投入。
就中国面临的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专访前日本环境省官员、现任驻华大使馆经济部一等书记官冈崎雄太,他曾经历日本著名的空气污染诉讼事件。
空气污染诉讼的难点在哪里?
冈崎雄太:日本政府等被告认为,受害者的疾病和自身的身体情况、抽烟以及汽车尾气污染等都有关系,但是很难确定主要是由空气污染所致。在法院宣判的最后一刻,为了达成和解,才认可了这样的说法。在环境诉讼方面,这天然是个难题。
中国目前的环境诉讼数量还比较少,因为取证确实很困难。但近几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纠纷也在出现,贵阳、云南等地都设立了专门受理环境案件的法庭。
PM2.5事件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日本在立法过程中,如何平衡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冲突?
冈崎雄太:在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日本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反复。1967年,日本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其中“保护生活环境要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相协调”的规定遭到诟病,因为当时的主流观点是“经济至上”,以致于在1970年的时候,删除了这一说法。
日本的企业在防污环保方面也经历了很漫长的过程,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对日本的企业来讲,在成本方面,不采取污染对策导致的危害成本会远远超出采取防污措施的投入。根据日本在治理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例研究,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导致的损失是采用防污设备的10倍。其中的损失,不仅包括承担取消营业许可、赔偿损失的风险,还有可能出现与政府或其它企业之间的交易中止、消费者不购买其产品的风险,后者对企业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在减排方面,日本企业大力推进技术革新,因为环保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日本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投入有多少?
冈崎雄太:日本政府在防治污染方面的投入很大,最高的时候占到全国GDP的8.5%。据我了解,中国的情况大致是GDP的2%左右。但在“十二五”规划中,有“加大环境的投入”的体现,希望中国能加大环境保护的措施。
据日媒的报道,中国今冬的空气污染对日本也造成了影响?
冈崎雄太:是的,主要是西日本地区的大气污染监测报告的浓度要比以往高。我们监测到一些岛屿,即便是没有工厂或汽车的区域,空气污染的指数也在增高,因此推测有一些污染物来自其它国家。日本PM2.5的基本标准是35微克/立方米,最近有些区域的最高浓度在50-70之间,平均增多了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