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苹果、联想等IT巨头虎视眈眈,纷纷“抢滩”智能电视的时候,国内的彩电厂商却相继斥巨资加码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电领域,不免让人心生疑窦。
“一直以来,我国的彩电业在核心技术上无实质性突破,总是被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外资品牌牵着鼻子走,盈利能力偏弱。如今,当彩电行业全面进入技术竞争时代,国内彩电企业的短板会更加明显。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白电。”格兰仕集团副总裁陆骥烈对《英才》记者表示。
黑电和白电无论在生产工艺、装备,还是基础技术上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黑电转做白电几乎要从零起步。然而无论长虹[微博]、TCL[微博]、海信[微博],还是创维[微博]、康佳,国内五大彩电巨头悉数将触角伸向白电,或收购,或斥资数十亿元自建生产线,希望在利润相对丰厚,且仍有增长空间的白电领域分得尽可能多的“利润蛋糕”。
“彩电企业先把主业做好才是根本。”家电观察家刘步尘对《英才》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国内哪家家电企业可以把黑电、白电都做得很好。而战略不清、定位不清、心智浮躁,是目前国内彩电企业最大的软肋。”
然而,在国际上,三星[微博]、LG、松下等日韩企业一直是“黑白通吃”,难道他们的模式我们国内家电企业就不能借鉴?
黑“漂”白
面对利润诱惑,能耐得住寂寞的彩电企业越来越少。
据华泰证券研报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家电各子行业业绩分化明显:白电板块表现最为出色,净利润增速达15.5%;黑电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不及收入增长,仅为5.7%。
其实,白电行业利润远高于黑电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这也是盈利能力孱弱的黑电急于“漂白”的主要原因。
“白电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源之一。预计2012年创维白色家电的产值将首次突破10亿元”,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表示,“黑白联动已成为潮流,创维白电借助创维彩电的渠道、物流、售后等既有资源,可以发挥1+1>2的效果”。而创维2015年营收实现500亿元的规划中,希望白电能够占到10%的份额。
而长虹则以华意压缩和美菱冰箱为主体,打造长虹白电全产业链。据长虹公司企划部部长刘海中介绍,目前白电业务已经成为长虹第二大销售收入来源。
黑电是技术主导型产业,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企业盈利能力高低取决于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与产品的创新能力。而外资品牌这些年就是凭借掌握面板、芯片等核心技术优势,轮番打压技术薄弱的国内企业,造成了国内彩电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低下。而当全球技术竞争时代全面到来的时候,国内彩电企业的技术短板就更加明显。
“产业结构被控制是黑电行业最大的风险。而国内白电品牌产业链相对完备,产业链上游资源共享,在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方面能力较强,适合大资金规模化运作,且相对稳定。”家电行业研究专家、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而拆分风险寻找新的增长点,就需要从被动的产业结构中跳出来,于是黑电企业看中了白电。
“无论是黑加白,还是白加黑,或是多元化战略,定位本身没什么错,关键在于能否生产出有突出优势、消费市场真正认可的产品”,刘步尘表示,“就像美国的苹果公司,在最落寞的时候能静下心来,数十年如一日将产品研发做到极致,最终一举打败诺基亚[微博]这样的公司。其实中国家电企业,最需要的就是这种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定力和勇气”。
熊掌还是鸡肋
这些年,中国彩电企业因为核心技术的缺失,一直被外资牵着鼻子走。然而转战白电,又能否如愿以偿?
“国内白电已经进入寡头竞争时代,行业门槛不低”,陆骥烈直言不讳,“黑电企业如果仅是从资本运营和渠道市场营销的层面出发,我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如果下定决心做白电,那么你的拳头产品是什么?你的产品代表的是行业的过去还是未来?如果不能走‘技术+商业’模式的路线,产业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和程度,那就是无奈的短视之取”。
转战白电,对黑电企业最有利的因素莫过于品牌和渠道。“对于黑电来说,唯一真正有利用价值的就是渠道”,陆骥烈表示,经过这些年的耕耘,国内的彩电企业在渠道市场上还是很有号召力的。而一个品牌的品类综合性越强,其渠道的商业运营成本越低,盈利能力越强,这也是彩电巨头们进军白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而对于研发投入,业内人士对《英才》记者表示:“事实上,我们国内的家电企业生存环境是挺残酷的,完全要靠企业自己打拼。而韩国企业的土壤环境与我们不同。韩国走的是财阀经济路线,国家倾全国之力来支持三星、LG这样的大企业发展,企业有足够的资本做研发。这也是其胜出的关键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