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华谊兄弟找我们做债券信用评级的时候,推介了一系列待上映的影片,其中并没有《西游降魔篇》。”一次闲谈的时候,某信用评级分析师告诉笔者。
华谊兄弟应该不是有意忽略这部影片,它当时推介的重点是史诗电影《1942》。甚至华谊兄弟自己也没预料到,《西游降魔篇》内地票房高达12.5亿元,为其带来4.7亿元票房分账和版权收入。
吊诡的是,《西游降魔篇》创下华谊兄弟单片盈利纪录,但它并不是制片方。周星驰投资并导演了这部影片,华谊兄弟司职内地发行。后来几经修订的分账协议表明,这部电影的火爆程度,也超出了周星驰的预期,他可能后悔签下这单发行协议吧。
观众的口味就是这样让人难以捉摸,发行方取代制片人成为最大受益者更是鲜见。换言之,现象级影片《西游降魔篇》之于华谊兄弟,可以视为运气爆表。但可复制的成功才是企业持续生命力的保证。
《西游降魔篇》卖座之后,华谊兄弟进入了短暂的低潮。今年第二季度,扣除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和政府补贴这两大一次性利润贡献,华谊兄弟单季亏损过千万。
以华谊兄弟为代表的影视股,总给人以轻资产模式的错觉:由于卖的是拷贝,边际利润无限大。但恰恰相反,华谊兄弟是重资金消耗的代表。2013年中期报表显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近半(扣除所持掌趣科技股票市值)。
一部电影拍摄一年乃至数年后才能获得放映许可,而之前制作方已经向演职人员支付了大笔报酬,并发生了大量摄制成本。在放映和争取排片上,还要花费大量宣传和发行支出。电影放映后,制作公司仅能获得四成左右的票房净分账收入,最终回款还有赖于跟院线结算。
知名导演、编剧和演员近几年收入猛涨,他们才是国产电影票房盛筵的最大受益者。在题材和镜头严格审查之下,国产电影题材狭窄、故事雷同,只有很有限的电影能最终上线公映,也只有不到20%的上线影片能够盈利。
这是多么糟糕的生意!A股投资者显然认为《泰囧》《西游降魔篇》这样的现象级影片可以批量制造。一片乐观之下,将华谊兄弟抬升至430亿元,居于创业板榜首,动态市盈率超过100倍。
今年市场另一追捧的热点是手机游戏。智能终端的普及掀起了移动互联网浪潮,在智能手机、PAD流量变现上,游戏行业最先成熟。这一产业趋势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更放大为飓风。但让人遗憾的是,手机游戏是一项更烂的生意。
如果你辛辛苦苦运营了一项生意,却必须让人分走80%的收入,想必你早已跳脚走人。手机游戏就是这样的苦生意。由于手游占用的是玩家的碎片化时间,通常是轻度游戏,用户黏度也很有限,生命周期只能维持数月。
优质客户端游戏通常有数年生命周期,制作方可以支付高昂的宣传推广成本,将游戏玩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盛大、巨大都有成功的先例。由于用户黏度差、生命周期短暂,因而手游制作方扩大宣传支出、打通整个运营链条会显得不经济。
取而代之的是,制作方推出游戏后,将其放入中国移动[微博]、腾讯、360手机助手这样的“展示橱窗”,由后者代售。玩家在充值付费后下载游戏,制作方分得总收入的两成至三成。
目前,手游热已经导致行业薪酬水涨船高,二八、三七分成对于制作方来说无疑是不平等条款。但没办法,游戏规则就是这样。市场上总会有一些现象级影片和手游脱颖而出,但对于制作方而言,叫座产品的比例很低。在一大堆平庸的产品里,可能只能发掘出一个明星产品。
而且,这个现状无法改变。如果大制作的产品不卖座,成为票房毒药,制作公司的利润就会大幅波动。二级市场投资者和制作公司一样,面对的都是不确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