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国内会议产业发展至今,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刘海莹:国内会议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软”方面。首先,品牌会议欠缺。现在各种会议、论坛如雨后春笋,但仔细观察,很多会议、论坛主题相近、议题雷同,缺乏特色,品牌会议屈指可数。其次,会议组织需要更加专业。在会议主题、议题的制订方面,随着人们对会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组织方了解会议运作,更要求组织方了解会议所处行业的专业知识。同时,一些会议虽然有很好的主题和议题,但会议流程、时间安排却不合理,降低了会议的美誉度。最后,会议服务需提高。以语言使用为例,随着北京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使用英语已经成为很多会议的基本服务要求,但遗憾的是,一些会议服务商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软性服务将成为会议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新财经》:从整个会议产业的发展来看,哪些国家的会议产业已经做得非常成熟,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刘海莹:从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公布的数字看,2012年,举办国际协会会议最多的前五名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法国,中国排名第十。举办会议前五位的城市排名是奥地利维也纳、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西班牙马德里和巴塞罗那。
新加坡作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城市,全球排名第六。新加坡在发展会议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知名的会展城市,政府为鼓励会展业,设立了会议展览局,负责会议的推广宣传。为了促进会议产业的发展,新加坡采取以展带会的方式,食品展、工业展和多种应用展等在新加坡举行,这些国际展会以高质量的论坛著称,为新加坡带来了新的会议商机。
同时,个性化也成为新加坡会议产业的一个标签。在新加坡办会的流程就像一个高效搜索引擎,客户只需输入细致完备的必选项目和明确要求,新加坡方面的会议主办者或者服务商就会给出几套个性化的会议定制流程。
而新加坡本身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也为这个城市发展会议业带来了有利条件。在中西交融的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和西方人三分天下,不同的信仰和文化造就了新加坡的亚洲城市旗舰地位。
《新财经》:会议产业要健康有序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政策、法规上的支持和规范?
刘海莹:对于政策法规、行业规范方面的诉求,业内呼声已久。2013年7月1日,由商务部制定的一系列会展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包括国家会议中心组织制定的《会议中心运营服务规范》,规范借鉴了国内外知名会议中心的先进运营经验和理念,也兼顾了一、二线城市会议场馆的运营实际情况,规定了会议中心应具备的基本资质、部门设置、功能设置、配套设施及对安全管理、工程管理、现场管理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另外,国家会议中心牵头研制的《会议分类和术语》国家标准也即将出台。
更需要注意的是,会议产业要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支持,设立会议局是当务之急。仔细观察,世界及亚太区领先的会展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都有国家级的会议推广机构,很多领先的会议城市都设有会议促进局等机构。2008年11月,香港旅游发展局也成立了会议及展览拓展部。
会议局或会议促进局(CVB)与旅游局不同,它专门负责会议目的地的宣传推介、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侧重于推介国家或城市的会展设施和条件,游说国际协会和会议主办机构,协调相关部门创造良好的会展环境;它还要联络行业媒体,协助申办大型国际会议、奖励旅游和其他活动,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服务的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