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以及所要达成的一个效果,应该分两方面来看。首先将民营经济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跟国有资本处于平等地位,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是在很多红利,特别是具体操作上,国有经济还是处于优先的,民营经济仍然不能在同等条件下去与其竞争。民营企业在跟金融机构、政府、国有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平等地位还是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状态。
在新的竞争空间中漫天灿烂
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科学技术进步、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型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崛起等,让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新的经济领域、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这些新兴领域里头,不是靠垄断、靠行政命令,而是完全靠市场竞争力说话。
这时候,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把民营企业放到与国有企业同等地位上去,在相同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生存能力强、灵活性强的优势,在市场化竞争领域里比国有企业更有优势,更有发展空间。
在中国经济总量比较大的时候,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都非常丰富,很多非经营性资产都需要投资、保值,货币融通量越来越大,就对金融需求越来越高。总体上,中国金融服务水平不高,这就造成巨大需求和满足需求能力又不够的矛盾。这时候,民营企业进入,促进金融与互联网接轨,既推动互联网发展,也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效率,创造了新的市场。
从国家制度上来讲,把民营企业放在与国有企业同等地位以后,在纯粹市场化空间里面,民营企业在国内、国际竞争中都会有更大的机会。相反,在非完全市场化行业,或以资源为主导的产业里,即便是国家把石油、通讯放开,民营企业也很难在当下去跟国有企业竞争。
这为民营企业提示了一条发展之路:不一定要在自然资源、资本方面与国有企业竞争,去收购或改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可以寻求新的市场、竞争空间。再加上国家政策给予的一些“阳光”支持,民营企业也会漫天灿烂。
把权力关到笼子里去
现阶段,民营企业最需要的是两项政策支持。
首先是保障。过去发生了产权纠纷、权利纠纷,民营企业、民营资本经常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会给民营企业经营者带来一种财产、人身的不安全感。本次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财产都应得到同等保护,即在财产制度上给予公平,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其次是共享国家经济红利。不管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还是社会资源,当政府把这些资源拿来放开的时候,应该给民营企业一个公平准入的机会。
要切实实现以上两点,政府对于经济的改革就是整个社会体制的改革。李克强总理说“把一些权力关到笼子里头去”,要求政府、社会机构不要习惯性地把手伸向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生产、发展、经营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定。所以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求政府对社会体制、政治体制做相应改革,消减多余的政府职能,不要到处跟市场伸手、跟民营企业伸手。
从这个方面看,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宏观改革的方向,其行政权力下放、政企分开、社会体制改革等,对民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是有利的。但从以往经验看,顶层设计得很好,政策在具体操作环节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难点。
比如改革之初要求“国退民进”,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结果层层下去,最后基本上是有进无退了。过去十年,改革限制国有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是没有具体的人去落实,改革成了一纸空文。本次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的改革决策做出以后,马上会成立一个继续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中央直接领导,比国家发改委、国家体改委都高一个层次,负责协调各方力量推动改革。这就比过去只有政策,没有措施会更好。
农业产业化潜力无限
从改革带来的民企商业机会看,第一个机会是参与金融的机会。民营企业要参与大型金融机构的重组和改制,甚至投资收购,是有难度的。但金融靠的是服务,民营企业可以投资创办金融机构,或者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制度改革,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以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第二个机会还体现在金融体制改革释放出的更多金融资源进入到市场里头,尤其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还有中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带来的文化传播、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创造的机会。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方式创新来提高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只要是国家在政治上给民营企业地位,在金融上给民营企业创造经营条件,在税收、行政干预上做好,民营企业的机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
第三个机会在农业产业化里头,这也是最具潜力的板块。过去,中国的土地是分散经营,承包到户,从事生产的人不可能规模化经营,收益来自于不同层级之间的倒卖,繁杂的中间环节导致源头不可追溯、收益率低。农业产业化就是要连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让产业从低端水平往高端水平去发展和提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彻底把土地价值释放出来,全面鼓励各种土地流转流通,鼓励各种经营主体到农村去从事经营活动,这就会出现大量的、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投资机会。从土地着手,规模化地去流转成千上万亩土地,投资于农业种植、养殖、土壤改造、水利设施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等,同时通过农产品粗加工、生加工,直接从田间地头到农业产业链后端,甚至直接到达餐桌。
目前,农村少有大型利益主体涉足,这使得在三农领域、农业产业化领域,民营企业都有更多优势。这个领域里头,可能产生很多全产业链的大型农业企业,甚至出现多个世界500强企业。从粮食作物到油料作物,从饲料到药材、经济作物、生物能源等,都存在这样的机会。这既是农业产业化的空间,也是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更是民营企业的机会。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几十年,形成了巨大的存量,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整体增速会比过去慢一些。这要求企业不能简单依靠增量去发展,而要靠新投资来发展。经济减速一定会带来横向的重组和并购,所以民营企业在经营手法上要有变革,学会重组、并购,而不是简单地扩张。如果企业扩张速度超过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那风险会很大。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甚至可以去海外投资、并购,然后跟自己在国内的要素、资源进行重组、整合。
当然,民营企业还是要警惕,不要因为三中全会营造了一个好的发展氛围,就过分大举投资、急功近利。外部环境变化很快,还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和规模来进行具体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