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开门红。中国信达登陆港交所,首日成交金额高达110.88亿港元,收盘上涨了将近26%。随后几个交易日的逆势上涨也让信达得意不已。
有人笑就有人愁,和信达的捷足先登、光鲜上市相比,后来者中国光大则多少有些压力了。
一个靠银行“变坏”才能发财,一个靠银行“赚钱”才能开心,这两个分明就是不同道路上的两股人,而今为了上市,居然走在同一条大路上,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吸引着相同的投资人。
饥渴的市场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上市第一股,中国信达抢得先机。
11月底,中国信达的首次公开发售,便在海内外投资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共募集资金约25亿美元,是2013年以来香港最大募资规模的IPO项目。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踊跃,共收到超7.5万份申请,超额认购高达160倍,创造了2013年以来港股冻结资金的新纪录,港媒称之为“冻资王”。而国际配售部分获得了高达465亿美元的订单。
“坏账银行的资本狂欢”,这是媒体对信达的评语。
作为第一家完成股份制试点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12年底,信达集团合并总资产达到2522亿元,归属母公司纯利为72亿元。拥有8大金融牌照、9大子公司和10项主营业务,参与收购多个融资平台项目,纯利规模为国有四大AMC之首。
市场也许是“饥渴”了太久,中国信达首日最高股价达4.79港元,收盘报4.5港元,比招股价3.58港元上升约25.7%。
信达美滋滋的时候,中国光大正在摩拳擦掌。
12月13日晚,光大银行[微博]发布H股公开发行价格的公告。根据公告信息,本次H股公开发行(以下简称本次发行)的最终价格为每股3.98港元(折合人民币每股3.14元),本次发行初始发行规模将达约202.2亿港元;若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即“绿鞋”)均获悉数行使,则最终发行规模可达约262.8亿港元。从而成为2013年H股市场第一大IPO。其每股3.98港元的发行价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
本次光大银行H股IPO共计引入基石投资者约20家,金额超15亿美元,其中包含中国海运集团一笔高达8亿美元的投资,这是2010年农业银行IPO以来,最大一笔基石投资。
除了中海运“一掷千金”外,香港富豪刘銮雄也认购了约7.7亿港元。其他基石投资者还包括美国Prudential、加拿大Sun Life、天津泰达、中国泛海国际、中化国际(控股)、上海电气、三一国际、中国诚通控股、新鸿基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及企业。
公告称,完成本次发行后,公司可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是光大银行第二次冲击H股上市。
只是处在信达之后的光大银行如何讲故事成为了难题。
“冤家”路窄
光大与信达,有点儿“纠结”的关系,有些“拧巴”的感觉。
按照最早的设计初衷,为国有银行减压而设立的“坏账银行”会在完成使命后消失,但现在,迎接他们的不再是“消失”,而是IPO。
中国信达是第一家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2012年,成功引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UBS AG(瑞银集团)、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微博]的战略投资,成为目前唯一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信达总裁臧景范表示:“我们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试点经营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拥有较大的债转股资产组合,这为我们带来了巨大增值潜力和丰富的股权管理经验,给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长期以来,AMC业务和盈利模式备受外界质疑,就连信达董事长侯建杭也承认,AMC盈利模式存在“一木难支”的概念,其2011年不良资产处置经营贡献超过80%,其他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只占到20%。财报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中国信达营业收入合计163.99亿元,净利润40.21亿元。
信达的故事逻辑很简单:在内地经济的下行周期,公司可以选择性地以折扣收购不良资产,因银行相关的资管公司缺乏资本,预期公司能在经济改善后,受惠资产价格上升获利。简单来说,就是以较低成本拿到不良资产,再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卖出。
资料显示,信达只有不到一半的收入来自坏账重组业务,但该业务贡献了近三分之二的利润。信达其他业务包括投资、资产管理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分析认为,凭借近乎垄断的优势,通过低买高卖的简单手法,成就了不良资产处置的好生意。
从其招股说明书来看,该公司近三分之二的股票资产为煤炭行业股票,其不良债务组合的大约60%则与房产行业有关。分析认为,在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改革方案中,煤炭和房地产将跻身于受到最沉重打击的行业之列。未来信达盈利模式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简单说,信达现在的模式中,“吃银行”依然是“主旋律”。
这对于光大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银行需要赚钱。
截至2013年9月30日,光大银行的净利润较2012年同期增长13.9%至217亿元,资产、存款和贷款总额分别为24743亿元、16221亿元和11394亿元。但是,截至2013年6月30日,由于客户还款能力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光大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上升16.1%和8.1%,其中,不良贷款率升至0.8%。
2013年前6个月,光大银行贷款占比最大的五个行业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以及建造业;消费者贷款方面,个人住房和商用房按揭贷款占全部个人贷款总额的47.4%。
此外,地方融资平台类贷款的占比进一步缩小。截至2013年6月30日,该类贷款余额约840.5亿元,在整体贷款中的占比已经从2010年的15%降至7.6%。光大银行强调,该类贷款投放的层级一般为地市级及以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该行并不直接贷款给政府机构,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区域。
你的痛就是我的喜,你的残骸就是我的美食。或许在信达和光大之间唯一能够交汇的就是这次“争第一”的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