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入选中学生语文课本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让许多人永远地记住了魏巍这个名字。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魏巍走了,可他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今天,在新的文学创作时期,我们却看不到魏巍式的创作了。
在文学市场化后,由出版者分析读者趣味、观察市场、策划创作选题,再指导作者写作,已经成为文学创作的新模式。作家常常被动地为市场与出版者所左右,形成了文学创作世俗化的倾向。许多作家将作品的发行量视为创作重要的标准,在迎合读者的心态下,为了实现扩大版税收入的目的,作家一味关注情爱、性爱、警匪、侦探、奇幻等题材,脱离了生活,在注重消遣性娱乐中,使创作往往降格为快餐性的读物。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文学的市场化,我们也不是简单地否认文学创作对读者的关注。但是,我们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文学应该是多元的,文学不应该一味追求形式实验而忽视作品内涵,也不应该在文学市场化影响下降格以求得读者求得市场,而忽略文学的品位忽略文学的思想性。
我们呼吁将文学从虚幻场、武侠场、情场和商场中解放出来,作家应该认识自己,尊重自己,不要把出路完全寄托在收入上。当年,魏巍的《东方》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生活,晚年,魏巍的《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和火热的革命生活。魏巍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颇负盛名的人民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生活热情。
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这或许就是一种作家的信仰。今天,只要作家有创作信仰、热爱生活、追求崇高,都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