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0月17日报道 几百棵移栽油松的离奇死亡,催生了一项课题。10月8日,课题通过专家验收。油松致死的害虫被发现了,它叫吉丁虫。吉丁虫的天敌也被发现了,它叫长尾刻柄蜂。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的另一项发现更具警示意义:大树移栽会造成树木体内大量失水,既而带来树木体温升高,抗虫性减弱,从而导致树木大量死亡。大树移栽应该慎重。
起因:油松大面积死亡
2001年3月,北京植物园移植了481株大油松树,一下子竟死了将近一半,罪魁祸首是松黑木吉丁。
这是吉丁虫首次在北京地区的油松上成灾。当时的查寻结果中,科研人员没有发现国内相关文献的报道。国外的研究则主要针对遭受过火灾的林分。
油松是北京主要造林树种。北京植物园联手北京林业大学,迅速拉开了揭开油松大面积死亡之谜的序幕。
松黑木吉丁虫首次在北京地区的油松上成灾的条件、机理及防治课题立项之后,虫子却没了踪影,连做试验的标本都很难寻觅。近两年,却又在附近发现了160多棵受灾严重的油松。
来势汹汹、逃之夭夭的松黑木吉丁,究竟从何而来,又藏身何处?
发现:吉丁虫发育加速
专家们几次前往油松的原产地,却空手而归,在弱树、死树上查没有收获,招引也不见松黑木吉丁虫的踪影。
反复调查之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平常年份,松黑木吉丁虫只是在枯枝、弱枝上栖息、生活和繁衍,不引起灾害,因而很难被发现。
研究结果证实:油松失水后树势衰弱,树体温度升高,是吸引此虫上树危害的诱因。树的含水量减少、光合作用减弱,满足了虫的营养条件,是成灾爆发的主因。衰弱树的体温升高、日温差增大,使该虫生长发育加速。
周章义教授和北京植物园副主任程炜牵头的课题组经过3年多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发布了松黑木吉丁虫在我国的分布、生活习性及在北京的年生活史;在国内首次利用油松根系环剥、断根、嫁接等复壮处理技术,促进新根的发生、增强树势。令人欣喜的是,他们还找到了控制松黑木吉丁的天敌长尾刻柄蜂。
提醒:移大树最怕失水
10月8日,验收专家组对课题进行验收,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任组长。他说,这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专家们表示,这项研究还给大树移植敲响了警钟。
专家组成员、原北京植物园主任张佐双清楚地记得,当年栽树时,他发了有生以来最大的火。因为移来的油松全是假坨,一碰就散,里面包的竟是石头。“这样的移植,能活一半就是奇迹了!”当时,他只想到缺少根系的油松难以成活,却没有想到这诱导了松黑木吉丁虫的成灾。
研究表明,移栽油松体内水分的大量丧失,是虫灾暴发的主要原因。由于水分丧失,树的体温显著增高,抗虫性减弱,促进了虫的加速发育,使其转移到移栽油松的主干上产生危害,从而导致树木的大量死亡。
研究人员告诫,大树移栽,一定要尽量减少水分的丧失,尽量在雨季移栽,减少起树、运输和假植的时间,及时给树灌水或树冠、树干喷水。在移植时,掩埋深度不能超过树原来所处的地面高度。
建议:早关注树木体温
周章义教授说,树和人一样,发烧了可能会生病。他认为,可以利用树体“发烧”的程度为树诊断病情。
在研究中,课题组研究了松黑木吉丁与油松体温的关系,还解决了树体温度受环境气温影响的问题,用体温和气温的差值来反应树木衰弱程度。
课题组提出,在城市夜景中,在树上挂彩灯已成时尚,但会使树的体温升高。这对园林树木生长、生理和抗逆性是否产生负面影响,需尽快加以研究。
周章义还提到,修路时多余的土堆在树干周围会使树温度升高,带来树木死亡。课题组建议,树木主干被土或垃圾掩埋带来的树体温度管理,也应纳入研究范畴。 来源:中国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