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web.com.cn 2008年10月29日 11:14 农博网——CCTV
这是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开幕的第一天,上千平米的展厅里集满了各种有特色的展品,有一个人也带着他的宝贝来参展,而且他的展台前围观的人特别多。
市民:“太大了这猪,多少斤呢。800多斤呢。”
市民:“怎么养的,这几年的猪。”
市民:“32个月,周期32个月。”
市民:“没见过,还以为是牛呢。”
记者:“你说什么?”
市民:“还以为是牛呢。”
这头400公斤的白条猪是大家目光的焦点,而他的主人牛富全也格外风光。这头大猪说得上是牛富全养殖场的猪王,今天来参展就是为了推销自己特别的养猪方法。到底这400公斤的大猪是怎么养出来的,牛富全带我们来到了他的养殖场。
猪不是养在圈里,而是在苹果树下溜达,牛富全告诉记者,不管白天黑夜,哪怕是刮风下雨这些猪也照样是以树林为家。
牛富全:“养到整个下雪。”
记者:“下雪也不管它。”
牛富全:“嗯,对。”
记者:“那不冻死了。”
牛富全:“用一些玉米秆垛成垛,猪全往里钻,在那里进行夜间栖息。”
牛富全把圈养到90公斤的猪,赶到果园里再放养2个月,体重达到165公斤就能出栏,他把这样的猪叫做“溜达猪”。牛富全一年能卖出6000头溜达猪,有上百万的收入。而牛富全养上“溜达猪”,全是因为当初帮了朋友一个忙。
牛富全原本是沈阳市东陵区的奶牛养殖大户,家里养了近百头奶牛,也有着几百万的积蓄。2002年年底,一个市里的朋友找牛富全,说是请他帮忙买点特别的年货。
杜晓林:“追求一种回忆也好,追求吃的食品健康绿色,就打听有没有这种养殖方式的猪。”
牛富全:“问我说你们乡下有没有一家一户养三头两头的笨猪,肉贵点也买。”
农户用玉米、豆粕花将近一年的时间喂出来的猪叫笨猪,这可是酸菜汆白肉、猪肉炖粉的最好原料。一连帮七八个朋友买了年货后,牛富全做了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他也要养猪。
牛富全:“城里人每到逢年过节都到农村来买这种笨猪肉,都在寻找,一家一户养几头猪的很少了,我想了一下,我就开始做。”
2003年开春儿,牛富全就去了内蒙买猪崽儿,一个月后他带回来了这样的黑猪。
牛富全:“脸上有褶,耳朵比较大,鬃毛比较长,发怒或者受惊吓的时候鬃毛就立起来了。”
这看起来又黑又丑的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品种,叫民猪。上个世纪60年代,东北三省生猪饲养量三分之二是“民猪”,可民猪上膘慢,随着新品种猪的引进,到90年代末期,东北民猪几乎没人养了。
牛富全的妻子杨冬梅:“咱们当地都养白猪,白色的看着猪崽可好,他整内蒙那个猪耳朵还大还是黑的,那猪瞅着给人印象就是这是什么猪啊,心里凉半截,这猪能行吗。”
妻子不明白,牛富全要养的就是这种传统品种,他要让大家吃到过去的味道。
养了六七个月,眼见着猪崽从20几斤就快长到200斤了,牛富全下达了新命令——把猪统统赶出圈,放到奶牛活动场散养。猪正是要上膘的时候,怎么能往外赶呢,家里人立马就急了。
牛富全的大舅哥杨维勇:“胡闹,这句话肯定是我说过他的,我说你这么干是不是能行。”
牛富全的妻子杨冬梅:“我说这猪本身就是在圈里养的东西,你非要撒出去养,它能行吗。”
家人不同意,就连猪也不情愿出圈,牛富全和工人折腾了将近一天才把200头猪赶了出来。
牛富全:“刚开始的时候,猪是个慢工,你越赶快它越急眼,越往回走。”
好不容易赶了出来,可过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乍一放到野外的猪不会找食吃,一天比一天瘦。
牛富全的大舅哥杨维勇:“掉膘,糟践老了钱了,就说这一头三百斤的猪,掉五斤十斤不费事,你撒出去200头掉多少,糟践多少钱?”
不但掉膘,猪之间还会互相咬架,家人心疼,可牛富全却一点也不急。
牛富全:“没事,没问题。因为这种猪是一种传统的品种,它不像进口肉食猪那样娇,它特别,用咱们农村话叫皮实。适应一段时间就没啥问题。”
180斤以上的猪已经进本长成,防疫也全部过关,把这样的猪散养,就是为了让猪肉真正达到笨养猪肉的口感。
饿了一个礼拜,猪开始会自己找食吃,牛富全这才每天给猪补喂一些饲料。“溜达”了两个多月,每头猪又长了50多斤。2003年底,第一批“溜达猪”终于养成了,牛富全赶紧给家人尝尝鲜,可得到的反应却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
牛富全的妻子杨冬梅:“不好吃,肥膘特别大,没有多少瘦肉。”
记者:“能有多少肥肉?”
牛富全的妻子杨冬梅:“一般的都有三指厚的膘。”
生活困难时,吃肉格外香,可现在人们很难接受太肥的肉了。自己费劲心思养出来的猪,却不符合大家的口味,这是牛富全没料到的,他立马决定要把猪肉变瘦。
牛富全:“民猪的肉脂肪太高,瘦肉率低,通过杂交进口猪以后,它的脂肪和瘦肉型猪进行杂交,改善瘦肉率。”
杂交的猪既提高了瘦肉率,又保有民猪抗寒、皮实的特点,这正是牛富全想要的。摸索出了养“溜达猪”的经验,也有了合适的猪崽,大家都等着大干一场。可谁都没想到,牛富全把猪赶进了自家的苹果园。
牛富全的大舅哥杨维勇:“每件事,他不是非得跟这个合计跟那个参考,没有那个事,他就是说有这个魄力,我就说搞啥就要搞成功。”
牛富全的妻子杨冬梅:“有个犟劲,他这个人就是什么事不办成功不拉到。”
牛富全可不是犯倔,把猪赶进果园是他早有预谋的事情。
牛富全:“当时想把这个果树作为猪的饲养场,树可以栖息乘凉。”
猪有了栖息的地方,果树可遭了殃,猪喜欢拱地、啃树,树上结了苹果,猪也是撒了欢地吃。
牛富全的大舅哥杨维勇:“逮啥啃啥,苹果都让猪吃了不少。”
这下牛富全慌了神,得给猪提供足够的食物,才能少祸害苹果树。牛富全赶紧在果园里种上了牧草。
牛富全:“这种就是紫花苜蓿,它含蛋白是玉米的十倍。对营养特别好,种一茬能挺五年左右。省饲料,投喂饲料节省三分之一,一头猪能降低成本,一天两元钱没问题。”
吃牧草,猪不再拱树,大家终于放下了心。而果园里的溜达猪也成了周围人议论的对象。
村民:“在当地得说是挺稀奇。”
杜晓林:“想象不到,在我们小时候能见到这个,这些年都有点淡忘了。”
大家说得越热闹,牛富全心里就越得意,他把猪养在果园里就是最直观的宣传。周围的百姓不少都上门来打听,购买。可牛富全发现,到养殖场来买过一次肉的人,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再来。
牛富全:“一家姊妹俩,兄妹三定一头猪,杀完了拿回家一吃吃半年。
每头猪都有两百五十斤左右,大家买着不方便,猪卖得也慢。牛富全想了个主意,在定点屠宰场屠宰后,让妻子把猪肉分割、装成盒。
牛富全的妻子杨冬梅:“有前槽、后丘、还有腰盘,让都品尝一下,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味道。”
杜晓林:“用少点我可以买少点,多了我可以买大量的,这礼品盒包装的还比较卫生。”
用这样的方法,春节前,牛富全第一批放养的200头“溜达猪”就卖出了60多万元。
牛富全不再满足于做乡亲和熟人的生意,2007年春天,牛富全又租下了紧邻果园的一百亩地,种上牧草,一百亩地能放200多头“溜达猪”。按计划,两个月养成一批,一年能出栏6000多头。
出栏的猪多了,靠周边的人上门来买是买不完了,这时牛富全盯上了沈阳市最大的副食品超市——大东副食商场,2007年3月,牛富全在这里租下铺位,挂起招牌开张了。当时一公斤猪肉11元钱,牛富全给自己的“溜达猪”定价是一公斤25元。价格定得不低,可买的人却没几个。
牛富全:“刚开始人流不太多。”
记者:“一天能卖出一头吗?”
牛富全:“那时候一头猪都费劲。”
一天卖不掉一头猪,牛富全着急了,他和销售员抓住每一个从自己摊位前过的顾客,拼命介绍他的“溜达猪”。
售货员:“有人站在这想买,又嫌肥啥的,什么情况,就得给他说,一般说到他买为止。”
牛富全:“挺累挺辛苦,嗓子都讲干了。”
嗓子讲干了肉也不一定能卖出去,可这会儿,妻子在养殖场里忙得不亦乐乎,每过三五天就有人上门买猪肉。大家愿意跑几十公里卖“溜达猪”,可送进城买着方便的猪肉为什么就没人要呢。
2007年5月,牛富全不往超市送猪肉了。铺位闲着,每天只出不进牛富全不管,他回到养殖场,天天琢摩,很快又鼓捣起了新玩意。
牛富全专门请人,给猪拍起了DV。用这个招儿全是因为朋友的一番话。
杜晓林:“猪肉不是特别明显地能分辨出来的,除非有懂,是行家的懂这个肉,皮的厚度、肉的紧密度,这样专业人士才能分清,但是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散养和圈养的看不是特别明显。”
牛富全:“宣传也是第一位的,说的不如看到的。”
想让超市的顾客掏腰包、花高价,就得让大家见识到这猪的不同。牛富全把“溜达猪”的养殖过程作成短片,拿到超市的摊位播放,这一招还真起了作用。
消费者:“他这个是散养的,笨猪,他那个不是散养的。”
记者:“你怎么知道。”
消费者:“我也不知道,我看他录像里是散养的。”
消费者:“荧光屏介绍的,看电视介绍的。”
录像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牛富全抓住这个机会再介绍、推销,一天卖上三五头猪不成问题,牛富全还发现,来买猪肉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笨猪的传统的口味是他们最喜欢的。
消费者:“儿子回来要吃红烧肉,上这来。”
消费者:“贵点就少吃点呗。”
消费者:“经常买他这个猪肉,他原来18,春节的时候,现在便宜了,承认不?你看看我知道。”
这些老顾客每年能帮牛富全消化掉近千头猪,用录像片已经达到了促销猪肉的效果,牛富全还是觉得不过瘾,他要让更多人有更直观的感受。牛富全告诉记者,十一黄金周期间他会组织老顾客到养殖场游玩,看溜达猪、摘苹果,吃上一顿传统的猪肉炖粉条。
编导:戚晋摄像:孙彦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