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奥运冠军,艰难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翻开本届奥运冠军的人生履历不难发现,在他们的身后几乎都有着颇为相似的经历:朱启南、龙清泉、陈燮霞、冼东妹、陈艳青等出身于农村或渔民,林跃的父母曾卖掉老屋供其跳水……尽管他们的起步都不是很高,条件十分有限,但种种艰难并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
每一个冠军的成功之路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一条条人生百折不挠的奋斗之路。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不只是一个全世界的体育竞技场,还是我们生活的一次高度浓缩,也是人生哲理的一次集中展示。当我们为金牌选手欢呼的同时,同时又何不在品味、解读中,汲取这一个个人生哲理故事的精华。
陈燮霞:“细妹”夺冠 父母和平常一样下田种地
练了16年的举重,之前的14年默默无闻,更曾两度考虑退役,直至2006年的全国冠军,陈燮霞才逐渐被人关注,2007年打破世界纪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16年的训练,在举重界也是少有的,25岁的陈燮霞能坚持下来,全赖背后有一个坚实的“后盾”———家人。陈燮霞出生在广州番禺农村,一家是典型的番禺农民,朴实、低调、直性子。自从得知陈燮霞能参加奥运并极有可能为中国取得首金的消息之后,来访陈家的人络绎不绝,但陈妈妈梁金辉还是觉得没什么区别,“和平常还是一样啊,照样是要下田种地。”
陈燮霞的乡亲们在庆祝她夺得本次奥运中国首金
陈燮霞的乡亲们在庆祝她夺得本次奥运中国首金
陈燮霞旧照
陈燮霞在举重队时旧照
陈燮霞的家人
陈燮霞的父母正在看着女儿比赛
陈燮霞的乡亲们在庆祝她夺得本次奥运中国首金
陈燮霞的乡亲们在庆祝她夺得本次奥运中国首金
陈燮霞的乡亲们在庆祝她夺得本次奥运中国首金
陈燮霞的乡亲们在庆祝她夺得本次奥运中国首金
陈燮霞的乡亲们在庆祝她夺得本次奥运中国首金
龙清泉:打工父母千里返乡看奥运——这是他的愿望
龙清泉生在偏僻的湘西州龙山县红岩溪镇,父母都是当地的农民。即使他入选了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但他的父母依然在外面打工。不到18岁的小将龙清泉,早早将家庭肩负起来,他希望远在安徽打工的父母能够安心在家乡看奥运会,等待他的好消息。他们曾经因为凑不足生活费而考虑过放弃供儿子学习举重,但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龙清泉的父亲说:“从小,他就有个理想,就是参加奥运会”。
龙清泉的家乡在为他夺冠庆祝
龙清泉的乡亲们在为他加油
龙清泉儿时的照片
龙清泉一家人合影
龙清泉儿时的照片
龙清泉的父母和龙清泉的乡亲们在为他加油
龙清泉的父母
龙清泉的乡亲们在庆祝他夺冠
龙清泉的乡亲们在观看他比赛
龙清泉的乡亲们在庆祝他夺冠
龙清泉的乡亲们在庆祝他夺冠
冼东妹: 柔道比耕田还苦,可还是要去!
1975年的秋天,冼东妹出生于广东肇庆四会迳口镇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她的童年也和大部分的农村孩子一样,从小帮着家里做家务活。一个十分意外而又曲折的“选拔人才”,让她走上柔道训练的榻榻米。从身负三枚钢钉到重返柔道赛场,冼东妹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从三次宣布退役到奥运赛场再次卫冕成功,冼东妹战胜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到奥运冠军,冼东妹终于实现了自己作为运动员的梦想.
冼东妹家乡的孩子们在为她夺冠而欢呼
冼东妹的乡亲们在庆祝她夺冠
冼东妹的婚礼
冼东妹毕恭毕敬给婆婆敬茶
冼东妹和女儿为灾区捐款
得知冼东妹获得冠军,她的母亲开心大笑
冼东妹的丈夫和女儿在观看比赛
丈夫带着女儿在看她比赛
看到妻子夺冠,忍不住泪流满面
冼东妹与母亲电话联系
冼东妹的乡亲们在为她加油助威
刘春红:哥哥的牺牲,成全了今天的冠军
刘春红的家在山东胶东半岛招远市齐山镇马家村,家里并不富裕,为了让她进体校,父母先是把牛和猪都卖了,后来一家人到处借钱。刘春红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哥哥刘纯强的奉献和牺牲。“直到今天,我也不后悔,以后我也永远不后悔!”哥哥刘纯强说,“谁让我是哥哥呢,让着妹妹是应该的。” 刘春红雅典奥运会夺冠之后,不少人都劝她的父母不要种地了,搬到城里养老就行了,但刘春红的父亲刘宣尧说:“我们觉得还是住在这里好,在农村住习惯了。再说,我们家还有五亩地。”
刘春红曾就读学校的师弟师妹们在为她加油
刘春红的乡亲们敲锣打鼓庆祝她再夺冠
刘春红儿时的照片
刘春红
刘春红的父母
刘春红的父母在看她比赛
刘春红的父母
乡亲们敲锣打鼓庆祝她再夺冠
刘春红的父母
乡亲们敲锣打鼓庆祝她再夺冠
刘春红的父母
陈艳青: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爸妈只是希望她能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陈艳青出生在苏州农村,家里三个小孩,经济上有些困难,所以让陈艳青去了体校,希望将来能到西山小学当个体育老师。陈艳青去体校时,大姐初三,二姐初一。家里原来很穷,总向亲戚朋友借钱。那时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果树和种田,1992年盖房子一共借了25家。那三年家里从没买过西瓜。爸爸说,送她出去训练尽管很辛苦,但从没打算让她回来。“只有吃苦,才有回报。”
陈艳青的父母与乡亲们为陈艳青打气
陈艳青的父母激动庆祝女儿夺冠
陈艳青一家的一些老照片
陈艳青和姐姐儿时照
在家里,陈艳青的妈妈仍然用最传统的方式──用树枝和稻草生火做饭
陈艳青的爸爸田间劳动
陈艳青的父母田间工作留影
朱启南:纽扣摊里出了个神枪手 04年夺冠捐出全部奖金
朱启南出生在浙江省温州永嘉县沙头镇罗川村。父亲朱远有和母亲谢爱芬都是当地农民,家里条件非常艰苦。朱启南8岁时,为了他和两个妹妹能到城里读书,夫妇俩决定在温州市租房,当时一家的生活全靠父母卖水果维持。后来爸爸和妈妈一同来到广州做纽扣生意赚了些钱,家里日子好起来了,但是朱启南还是很勤俭,04年雅典奥运会,他的奖金还没到位,就打电话让爸爸先替自己垫钱把全部奖金都捐给了希望工程、家乡受灾的乡亲和体校的孩子们。 朱启南的父母都不怎么识字,但是当今年朱启南获得银牌流泪的时候,朱爸爸说,“金牌银牌不就是颜色不同么,银牌也是荣誉!”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比他“有文化”,很说出更漂亮的话,但是我们却难以那最质朴宽广的胸怀。
挂着条幅的是朱启南的家
朱启南的家乡,一个安静的小镇
儿时的朱启南
儿时的朱启南
朱启南的乡亲们都来为他加油
朱启南的妹妹和妈妈在和乡亲们一起为他加油
朱启南的妹妹和妈妈 朱启南获银牌流泪,妹妹在电视前也落泪了
张娟娟:父母只是想让女儿通过体育这条路走出农村
张娟娟出生在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抬头村,父母是普通农民。1995年,父亲张守文开着拖拉机把女儿送到了莱西体校学习铁饼。用他妻子孙荣珍的话说,当时夫妻俩只是想让女儿通过体育这条路走出农村,“从没考虑到俺闺女有这么大出息。”1996年,张娟娟被青岛市射箭队选中,改练射箭。
也是从那年开始,十几年来,因为不停地训练、比赛,张娟娟没在家里过一次年。这些年,对张守文夫妇来说,每年只能见一次女儿。2005年,张娟娟还用自己的奖金在莱西市区给父母买了一套大房子,可是他们一直没搬去住。孙荣珍说,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进了城,会很不习惯”。
张娟娟的乡亲们在看比赛为她加油助威
张娟娟的乡亲们在看比赛为她加油助威
张娟娟年少时的照片
张娟娟家墙上燕子筑的巢
张娟娟的房间简单整洁
张娟娟的家人在看比赛,左起是弟弟、爸爸和妈妈
张娟娟的乡亲们在看比赛为她加油助威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奥运冠军农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