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亩花,相当于三到五亩蔬菜,相当于十亩烟。云南玉溪通海县是名烟红塔山的故乡,闻着烟叶香长大的朱应雄却一头扎进了鲜花生意,从1991年到现在已经18年了。
下海前的朱应雄是通海县种子公司的经理。1991年,他在通海县种子公司成立了花卉组,并主导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商品化生产组培苗的组培室。同年,通海县种子公司研发的种苗凭借“品质高、开花好”,拿下了斗南300亩的鲜花种植地一半的种苗供应。
2000年,园艺行出身的通海县县长找到朱应雄,希望他能出来组建一个花卉公司,带动通海县的花卉产业。县长很有诚意,提出“让整个通海县做朱应雄的花卉基地”,还给朱应雄保留了公务员身份。在政府协调下,朱应雄从银行顺利贷款一百多万,同时申请某国家项目拨了几十万,“丽都就这样起家了。”
进入种子公司4年就成为总经理的朱应雄,在正式进入花卉行业之后花了4年才学会种花。“大棚管理,一旦温度和湿度没控制好,60%-70%的种苗就生病死掉了。这个不种几年赔几次是不能弄清楚的。更头大的是钱,花烂掉了,贷款期限也到了,催款单一封接一封,只能贷另一笔款去还。”朱应雄的公务员身份对丽都的贷款帮助很大,丽都度过了初创的困难期。
丽都现在主要的花卉种植基地还是通海县,农户超过600个,鲜花供应超过3000亩。2008年,丽都入驻晋宁县设立供应销售点,“晋宁有24000亩园地,我们争取吃掉1/3。”朱应雄斗志满满。
2009年春节前,丽都第一家花艺连锁店在昆明开门营业,这是丽都拓展下游的第一步。拿着2200万投资的丽都,“准备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建立销售中心。”
促使朱应雄进入终端的是更高的利润率。现在,丽都花卉的利润率只有5%,但是在终端销售,利润率超过15%(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达到25%)。朱应雄的最终目标是控制整个产业链条,也就是说,负责一支玫瑰从离开土地到送到买花人手中的所有环节。“将来整个公司的利润率会在10%左右,比钢铁还要好。”朱应雄计划把市场终端做起来后,再做中间物流,逐步打通整个链条,“做自己的事,发自己的货。”
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杨玉勇对此提出质疑:“生产企业很难进入零售领域,这对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内还没有哪一家花店连锁是成功的。”不过,朱应雄对公司的管理很有信心,“这个摊子铺开了会很大,管理上会采取连锁加盟的方式,最多是一个城市丽都开一个示范店。”
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云南花卉出口减少了一半左右。丽都尝试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昆明锦苑花卉有限责任公司则选择在物流环节上找突破,利用先期进入的资本打造“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打通从昆明到曼谷的陆路物流体系。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表示,这些完善花卉产业链的新尝试值得提倡,但云南没有一家龙头花卉企业的现状并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云南花卉历经15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依然很小,除了鲜花自身的特性,产业链分散、投资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早在2005年,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就在云南考察花卉产业,希望以丽都为平台,整合花卉产业,打造国内最大花卉集团打包上市,名字预定为云花集团。丽都完成产业链的打造后,有可能进行新一轮融资进行并购。
云南花卉公司创始人多是做农业出身,做企业的专业能力还不够。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的尹於舜认为,“丽都原定于2010年的上市计划,在我看来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