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捆绑的是与非
其实,联想完全不用把 Lenovo和 ThinkPad进行捆绑,让子品牌 ThinkPad和母品牌 Lenovo以及旗下的品牌完全分离, ThinkPad主攻中高端商务市场,而Lenovo旗下的品牌则主攻除 ThinkPad定位的其他市场,两大品牌分别针对差异化的市场,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减小两个品牌的市场冲突,更减小了两个品牌笔记本的价格冲突,还保证了 ThinkPad的高端形象。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联想集团的宣传攻势已经覆盖了全球三大顶级体育赛事,世界杯签约小罗,成为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还有与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的威廉姆斯车队达成合作关系;另外也针对美国市场,成为了 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等。利用全球三大顶级体育赛事的营销配合 NBA和北美当地的相关宣传,足以提高 Lenovo的知名度,外加收购 IBM PCD的重磅炸弹,联想在北美缺的已经不是人家知不知道你这个品牌,缺的是人家认不认可你这个品牌。收购 IBM PCD,联想可以吸取更多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从而引进更多国外的相关人才来操盘 Lenovo在北美打开销路,而不必牺牲 ThinkPad来为 Lenovo造势。联想采用这种方式来整合两个品牌,伤害的是整个 ThinkPad的品牌形象,造成的影响也是全球化的。
难道联想真的不知道这样会损伤 ThinkPad的品牌吗?显然不是。但是为什么联想还要这样做呢?可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联想的资金难以维持 ThinkPad高端的运营成本。我们知道,联想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花了相当于 12.5亿美元的银子(不包括 IBM PCD原有的 5亿美元债务)才把IBM PCD拿下来,因此,这个时候的联想如果继续投放大量的资金来维持 ThinkPad高端形象所需的费用,显然风险过大。 PC事业部的亏损在 IBM里或许根本算不了什么,仅仅是利润少一点而已。
在联想则不同,它基本上就是联想在海外市场的全部,如果最终这个 PC事业部不能扭亏为盈而继续扩大亏损额度,将很有可能会导致联想集团内部资金的紧张甚至有可能出现资金链的断裂,这样的后果即使没有给联想集团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也绝对会让联想元气大伤。第二,既然高端维持不了,那联想就干脆牺牲 ThinkPad的高端品牌形象,借助其品牌的拉力来帮助联想打开欧美市场。在欧美国家, Lenovo跟 ThinkPad是根本不可能相提并论的,正因如此,联想让 Lenovo踩在 IBM ThinkPad的头上,虽然相对 ThinkPad来说是降了一个档次,但是却把 Lenovo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调查数据给出的答案
对于联想操盘 ThinkPad后,好与不好的两派争议势力更是针锋相对。其实,无论正方还是反方,很大程度上始终代表着个人的观点,而非消费者的想法,但能说明问题的当然只有“市场”。因此,联想收购 ThinkPad以后的 Lenovo ThinkPad的销售量和品牌认可度,自然就成为了我们判别的一个比较可信的标准。
由国内权威通路网站发布的笔记本在大陆地区年度出货统计数据,从 2005~2006年间, ThinkPad出货的增长率高达130%。笔者认为, ThinkPad在这一年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主要还是靠其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当然联想集团在中国的拉力也是或多或少有些帮助的,另外就是 ThinkPad依然采用的是 IBM的标志,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从 2006~2007年间,从“飞线门”事件在国内炒得沸沸扬扬,到“Lenovo”和“IBM”双LOGO共存,再到“IBM”LOGO被完全放弃,我们看到 ThinkPad出货量仅有 8.7%的增长,相比 HP(惠普)的 100%、DELL(戴尔)的 63.3%和 Acer(宏基)的 52.2%,作为联想主战场的大陆市场, ThinkPad销量的增长率的确让我们大跌眼镜。
再看看由某国内著名电脑硬件杂志提供的读者调查数据:从 2003年到 2005年, ThinkPad是稳坐“读者首选品牌”和“读者使用率第一品牌”,在2003年度调查中, IBM的首选支持率高达 30.34%,而到 2005年更是攀升到 30.87%。但是到 2006年, ThinkPad在“读者首选品牌”被其他品牌挤到次席, 2007年更是掉出前三甲,在“读者使用率第一品牌”也同样在本年度向他人让出了第一的宝座。
接下来我们看看由国际著名调研公司 Gartner公布的调研数据。 2005年,当联想集团并购 IBM PCD后,其市场份额由原来的第 9位跃升至第 3位,为6.9%;2006年联想的市场份额仅增长了 0.1%,依然坐在了老三的位置上; 2007年Acer(宏基)成功并购美国的 Gateway并顺带把欧洲的 Packard Bell收入囊中后,以8.9%的市场份额完成了对联想(市场份额为 7.4%)的超越。
对于联想集团并购 IBM PCD,一方面是完成其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当然是希望借助 IBM的品牌拉力来提升 Lenovo在美国的认知度,为联想打开美国市场奠定基础。 四年的答卷并不令人满意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出了些端倪,在这个竞争只能用惨烈来形容的年代,联想如果想继续让 ThinkPad坐吃老本、继续针对中国市场采取错误的发展战略,显然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ThinkPad之父、大和实验室团队的领军人物内藤在正先生曾说过:“联想收购后大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并没有流失,还是那一批如 IBM时代一样地设计和开发产品,而联想集团也没有要求我们改变产品的战略、质量以及针对的目标客户群,因此在我看来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另外,从根本上我们关于 ThinkPad的基本观点和观念并没有改变,比如我们一直坚持把 ThinkPad产品设计成为提高商业效率的工具没有改变,我们一直专注这个产品的发展方向是没有变化的,无论是在 IBM,还是在联想。”
然后,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这句话,当R系列 ThinkPad的价格一而再、再而三地往下探底,曾经用料考究的 ThinkPad、曾经拥有着内部以及模板优良设计的 ThinkPad、曾经做工细腻堪比完美艺术品的ThinkPad、曾经洋溢着高端商务人士尊贵身份与地位气息的 ThinkPad、曾经承载着无数人希望和梦想的 ThinkPad、曾经再曾经的 ThinkPad,难道她真的是没有一丝改变吗?
对于联想收购 IBM PCD的是与非,我们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给出一个更为公正与客观的评价。不管怎样,并购可以使企业在短期内就完成全球化的战略布局,但是要真正扩容企业的规模,还需要有效地整合并购后双方的资源,两个企业的战略布局和定位合理的融合,让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可以满足不同文化的消费者,并且重视新品牌或者新公司对市场的调研与营销、对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以及各种危机处理的意识和公关协调的手段,才能在保证原有品牌效应的前提下稳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因此,联想给出的答案并不让人满意。
TechRepublic的Peter Spande阐述为什么针对商业专家的营销更具挑战,并提供...
销售代表们经过充分的培训,在销售工作中还运用一些工具和应用。这样经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