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甲骨文收购大戏的背后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04-27 来源:网界网

标签:收购

比IBM晚出手两周时间,比IBM多付出9亿美元现金,甲骨文宣布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un.又是一场埃里森风格的收购——狠、准,且不计代价。

4月20日,甲骨文宣布的同一天,Sun公司CEO乔纳森.舒瓦茨向该公司全体员工发布了一封电子邮件,信中指出,甲骨文对Sun的收购将使整个业界重新洗牌。而甲骨文的创始人兼CEO埃里森也同样称这一收购将改变IT业格局。的确如此,一场IT收购之后,甲骨文的产品线更加广阔,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多的死敌。如果说以前埃里森的宿敌是微软,那么这一收购之后更将直面IBM与惠普。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变化与聚合效应,势必对全球众多产业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使我们无法置身事外。甲骨文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收购行动,整合Sun之后的新甲骨文将会令这个行业产生哪些变革,在这一轮“强者恒强”的博弈中,谁是输家,谁又是赢家?

收购路径:1+52的联合国

这次收购,的确是一个大手笔。但这并非甲骨文的突发行动,更不是动用资金最多的一次,这之前的4年时间里,胃口颇好的甲骨文已经花费了400亿美元,先后收购了52家软件公司,而且“消化吸收”得相当不错。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其这几年的收购行为,就是“魔鬼般的理智与疯狂”。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甲骨文每次收购的目的:要么花钱让这个竞争对手消失,要么让这个竞争对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去挑战下一个更大一些的对手。而分析甲骨文每次收购的对象时我们更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我们称之为甲骨文的“No.1法则”,就是吃掉每一个细分领域中排名靠前的那个家伙。

2005年,甲骨文终于成功吞下仁科,为时一年多、耗资103亿美元的惊人价格在当时成为业内焦点话题,企业管理软件三巨头(SAP、甲骨文、仁科)的格局就此打破,甲骨文与仁科合二为一,但同时必须注意到,仁科虽然在管理软件里排名第二,但其在人力资源、电力等行业中遥遥领先。

之后的3年,甲骨文每年都会有一次重磅出击,让业界着实惊喜,或者说惊恐一把。2006年,当其收购 Siebel后,全球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市场万马齐喑,Siebel是全球最大的CRM厂商。而另外360Commerce、Demantra、 HotSip、Net4Call、Sleepycat等10多家企业的收购,则让甲骨文扎实地切入到了电信、通信、公共事业等行业,以及商业智能软件、嵌入式数据库、内容管理和企业计划解决方案等纵深领域。

2008年初,拉里。埃里森突然大手笔“强娶”了BEA——全球中间件软件老大。这家SOA基础架构领域顶尖企业的加入,让埃里森手中消失了85亿美元,但作为全球中间件市场的一次“完美风暴”,埃里森显然更看重它背后的价值——让IBM在这个领域遭受一记重拳。至此,甲骨文的全球竞争对手,也从单纯的管理软件巨头SAP,跨越到了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比如IBM.更有业内人士戏称,蓝色巨人的背后已经隐隐出现了一个红色巨人(注:甲骨文公司的标志颜色为红色)。

甲骨文的合并和收购哲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实现财务收益目标以及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始终坚持客户服务和产品支持承诺。

我们对这番话的解读就是:只收最好的,不收最贵的。可以说,这家1977年成立的数据库软件企业,如今已经是羽翼丰满,产品线丰富齐全,甲骨文多年来的不断并购,坚持以垂直行业为导向转变为业务流程,即更注重特定行业,勾勒出了一个清晰脉络。而在本月对 Sun宣布的收购,则让甲骨文的发展从量变走向了质变。此时的甲骨文,已经成为1+52的庞大联合国。

Reply to Story

评论

    暂无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请首先 登录 注册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