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李书福:转型中的愤怒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05-04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收购

在吉利转型初见成效的时候,他为什么变得严肃而易怒?这是2009年4月22日,我们在北京见到了李书福。他比约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多小时。这时候,吉利的三大产品系列22款新车还在上海车展继续收获赞美和批评,包括那辆被称作"小劳斯莱斯"的豪华轿车GE。

这个曾经孤注一掷的民营造车者,开始把他的公司称作"真正的国际水平的汽车公司"。"虽然规模还不是很大。"他认真地说。

这是2009年4月22日,我们在北京见到了李书福。他比约定时间晚到了一个多小时。这时候,吉利的三大产品系列(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22款新车还在上海车展继续收获赞美和批评,包括那辆被称作"小劳斯莱斯"的豪华轿车GE。

如果事前未曾见到过李书福发怒(不是3月22日,针对记者询问吉利资金来源那次),你一定会对他的严重迟到耿耿于怀。但是现在,尽管采访时间已经大大不够,我们还是感到庆幸。

自从十几年前开始制造汽车,李一直是一个饱受嘲笑和蔑视的自我预言家。奇迹般地,他进入了这个一度禁止民企染指的行业,他的汽车梦想渐渐实现。他对质疑和嘲讽置若罔闻。很多时候,他会附和着加入到针对自己的无论善意还是恶意的玩笑中,仿佛大家在谈论的是另外一个可笑的家伙。

12年后,他说:我们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国际水平的汽车公司。他一点儿都不是在开玩笑,而且,看上去,他也不再会允许听众就此嘻嘻哈哈。

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他似乎厌倦了敷衍和迁就。

2009年3月末,在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Volvo)的传闻中,李书福出现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签署了全资收购当地自动变速箱生产商DSI(Drive-train Systems International的合约。这是吉利2006年成为英国锰铜控股公司最大股东后的又一次跨国并购。这一行动成为李书福"国际水平"的主要论据。

此前数天,李约请众多媒体参观吉利集团。随后的记者见面会上,一位执著的记者对吉利在全国扩张建立八大生产基地的资金来源刨根问底。他点燃了李书福的怒火。"前面已经有记者问过了,"李对《中国企业家》回忆说,"我就讲滚动发展,本身也是资金紧张,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他说不要说这些外交辞令了,你就讲讲具体一共花了多少钱,哪里来的。我一听他好像要故意找事一样,就不开心了。"

"媒体不是法院,不是检察院,也不是公安局,"李书福对那位记者喊道,"媒体没有权力调查我们。我为什么要跟你讲清楚?"

即将奔赴澳大利亚签约的李书福没想到内心的喜悦会转化为愤怒。他的情绪显然失控。他向记者道了歉。李的失控表现出的很可能是有恃无恐而非对待资金问题的外强中干。他只是不再有化解可能的敌意的耐性。

那时候,李书福想必已经知道工信部将于4月15日召开"吉利汽车发展经验座谈会"。由一个不准出生的人成为主管部门的座上宾,李增加的不只是信心。

苗圩和李书福并肩而坐。面对着播放吉利宣传片的大屏幕,他们看上去都全神贯注。苗左手握着右手放在桌上。李的双手不停地玩弄一支铅笔。五六分钟后,李指着屏幕侧头向苗低语。两人微笑。

Reply to Story

评论

    暂无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请首先 登录 注册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