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探讨
PMT高级顾问师
欲说爱你口难开——私营企业的种种隐患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私营企业在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从本人深入接触过的众多私营企业来看,却发现它们在繁荣的表象下普遍存在一些严重隐患,制约着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连生存权都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具体表现为:
一、私营企业的总体规模虽然在快速膨胀,但个体(单个企业)的发展却普遍很不健康。数一数,现今中国已朝着可持续发展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的名牌企业中,有几个是从私营企业发展起来的——红塔?科龙?长虹?康佳?海尔?鄂尔多斯?娃哈哈?……,几乎没有!这些名牌企业大部分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白手起家,或是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他们大都与中国的私营企业具有相似的起点!而同期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私营企业却纷纷落马、过早夭折。这些落马的私营企业主,轻则销声匿迹、落荒而逃,重则成了过街老鼠、牢中之囚。
二、部分私营企业的悲惨结局是有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的。
1.私营企业主未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一个明确的定位,未对经营企业的目的作一个明确的定位——是要做一个会赚钱的“商人”?还是要做一个流芳百世的优秀“企业家”?“商人”和“企业家”虽然都在经营企业,但却是具有本质区别的:商人办企业主要是为了自己及其家庭生存、安全及享受的需要;而企业家办企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充分体现、实现自我价值等更高层次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等更为崇高的目的。或许,作为创业英雄的私营企业主,其最初的目标只是做一个“商人”。但是,当企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所创造、积累的财富已足够“老板”终身乃至几代人花费时,此时企业经营的目的其实已发生了变化。如果企业主并未及时意识到这种变化、仍就把企业看成是家族的“钱袋”,此时一系列问题就有可能发生了。
首先,是家族式的管理与企业规模扩大之后的社会化经营需要之间的矛盾。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规模小、业务单纯、管理简单,而且也承担不起高昂的人力成本,此时采取家长式、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一是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二是企业很难吸引外来的人才加盟)。但是,如果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众多已不再称职的家族成员仍留在重要的岗位上,就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了。
其次,是企业规模扩大、外来成员大量增加后,“创业英雄”再也无法象以前那样一眼便可望穿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一眼便可看穿每一个成员的心理,便由此而产生压力感、恐惧感及对外来成员的不信任感,企业中到处充斥着信任危机、“老板”和“打工仔”界线明显。此时,即使有外来人才加盟也很难留住人才的心、也很难发挥出外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迟早是要走向衰落和灭亡的。
再者,是企业财务运作很不规范,属“地下活动”式,经不起法律的考验。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也在于老板们在企业规模扩大后仍未意识到企业“社会化”的趋势和方向,仍把企业仅仅看成是私人独占财产;更不能做到牺牲一些短期个人或家族利益,及时将企业内部股份化甚至社会股份化、从“地下经营”走向“公开经营”,并以此获得更多的人对企业发展的长期关注与支持。
最后,还是因为受“经商”意识的影响,不能始终如一的选择、坚持一个既有前景又能发挥并强化企业自身专长、优势的行业,投资分散,盲目多元化,从而无法在专一的行业内强化企业的优势和地位、塑造出名牌,并有可能因盲目多元化而误入陷阱,使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2、很多私营企业主在经商方面确是具有其过人之处,然后在对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却是能力平平,甚至是能力严重不足,并因此而造成诸多错误的决策,或反复出现与“总裁”的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例如,热衷于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有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基本功建设,如人力资源建设、创新开发、品牌建设(但不是炒作)、制度建设、营销网络建设等;或虽然认识到了基本功建设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却缺乏提前性、和应有的重视,等到发现企业因基本功不足难以应付日益激烈的竞争时又积重难返、为时过迟;不重视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缺乏明确、坚定的发展方向、盲目多元化,不知道多元化的铁律是“绝不能将两只脚同时伸进两个不知深浅的水域”;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或仅仅把企业文化看成是文体娱乐活动,企业中的个体、群体缺乏统一的理念支持,企业规模再大,人员再多也还是一支同床不同梦、理想志向各异的“游击队”;不善营造富有进取意识、创造意识的人文环境,人才评价的标准是“不得有过”而不是“不得无功”;管理方法仍停留在“家长制”的老习惯上,简单、粗暴;激励方式除了金钱便是训斥;不善于授权与分权,不善于用制度实现监督和对人的评价,而是用人去怀疑人、用感觉去评价人;作为企业的老总不知道管理有哪些职能、不知道财务和会计有何异同、不知道现代营销为何物,不知道人才的价格不是由老板决定的而是由人力资源市场决定的……。
三、 私营企业不能在名牌之林中脱颖而出,不能“长寿安康”还有其环境的原因。
1、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人们市场意识较淡,机会相对丰富,那时仅依靠胆量和眼光也许就可以“赚大钱”、当“大企业家”,随着市场观念的普及、深入、竞争日益激烈,“只要肯弯腰就可拣到钱,只要胆大就可办企业”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今办企业更需要的是理性、耐心与严谨、科学,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成长、磨练起来的私营企业主所缺乏的正是这些,因为他们所经历过的、所获得成功与经验的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
2、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私营企业又要面临着与集聚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经验于一身的“外企”相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因为双方的起点差距太远。私营企业所面临外资企业最严峻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外资企业的社会化程度高,那里没有老板和打工仔的感觉……
3、 私营企业与非私有企业面临着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如贷款、上市、土地、解决外来人才的户口问题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当然,这种不平等正在日益减少,私营企业自身的问题是主要的。环境问题单个企业也无力改变,只能尽量去适应。作者期望有关人士能为中国幼稚、弱小的私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公平的生存环境与竞争环境。
私营企业,路在何方?——对私营企业的自我改造思考
首先,需要私营企业主明确对自身的定位,明确办企业的目的。如果您选择了做一个商人,那就要谨慎控制企业的规模,否则一旦企业规模超出了您及家族的控制半径,想再退回去做“商人”也难了;如果您选择了做一个“企业家”,那么社会会感谢您,世人也会感谢您,但您同时也要作出牺牲个人及家族短期利益的准备,要作出为您所创办的企业贡献毕生的心血与精力的准备。请放心,如果您创办的企业足以让您享受“优秀企业家”的荣誉,并且能够持续健康地存在和发展下去,尽管它(企业)也许不再属于您个人的独占财富,但是也不会影响您及家人一直过着“高尚人”的生活。试想一想,企业赚的钱,您及家人花掉的才多少?其实您已经在做“无私奉献”,只不过您没有意识到罢了。
其次,如果您(私营企业主)选择了做一个企业家,那么就要在时机成熟时尽快实现企业的社会化经营、彻底与家庭式的经营管理决裂,以充分利用全社会范围的资源和支持,并以此参与对其它形式的企业(如外资企业)的竞争,否则,您将必败无疑(一个家庭的资本、人才等资源是无法同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资源竞争的)。至于您的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重新确定其在企业内的岗位;无力或不愿通过竞争上岗的家族成员,您可以白花钱养着他们、或者干脆(借)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自己去单独闯一闯;再退一步,还可出资让他们去学习、去深造(这些做法对非家族的“开国元老”们同样适用),“修练”完了再回到企业参与上岗竞争。对于外来的优秀人才,则要通过“股份化”等方式千方百计留住他们的心,因为二十世纪人才将是最紧缺的资源之一。现在已有一些知识密集型的行业,人才的作用已超过资本等传统“稀缺”资源的作用,已出现“资本为人才打工”的现象。
再者,决心加入企业家这一沉重、辛苦的行列的私营企业主们还要完成对自己的改造和能力重塑;如果您不愿只当个股东、董事或董事长,还想在当老板同时做一个出色的“职业经理人”,那么就必须完成对自身从“老板”、“商人”到“总裁”、“企业家”的改造;要学一些“管理”、“财务”与“营销”、“战略”等。如果您已经感到力不从心,那么就别再犹豫,首先第一个就要送您自己去深造,别以“不是我不想打破家族式管理,不是我不想找一个总经理,而是人才难觅,确实找不到能让我放心的人选”之类的借口硬撑着,也许身边就有比您更合适、更称职的“总经理”!等您深造完了再回来一试身手参与自己企业总经理的“竞选”也不迟。
最后,希望“企业家型”的老板们能多听听职业经理人、专业参谋及外脑顾问们的意见,避免犯一些上述例举的常识性的经营管理错误;希望私营企业不再“爱你不容易”,而要“爱你没商量”,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涌现出一大批可持续发展的“名牌私营企业”!
到底是病毒还是间谍软件?一旦您确定了“谁”、“为什么”、“是什么”以及...
我们所表达的意思只有7%通过文字进行传达,其余的93%依靠语气以及视觉上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