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资讯 > 文章页
哥廷根大学骄傲踏寻季羡林留德足迹

类别:资讯时间: 2009-07-17

来源:贵人网整理 作者:未知

标签:季羡林 哥廷根大学 1980年 留德十年 高斯—韦伯楼

  哥廷根仿佛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住了10年,时间之长,仅次于济南和北京。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甚至一草一木,10年来和我同甘共苦,共同度过了将近四千个日日夜夜。……哥廷根是个小城,全城每一个角落似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古城墙上高大的橡树、席勒草坪中芊绵的绿草、俾斯麦塔高耸入云的尖顶、大森林中惊逃的小鹿、初春从雪中探头出来的雪钟,晚秋群山顶上斑烂的红叶,等等。这许许多多纷然杂陈的东西,无不牵动我的情思。

  ——摘自《留德十年》 季羡林著

  和无数阅读过季羡林先生《留德十年》一书的中国读者一样,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去哥廷根,踏寻季羡林当年赴德留学的足迹。不久前,在一位德国友人和一位中国学者的帮助下,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罗斯维塔·布林克曼曾长期担任哥廷根大学国际处处长,她有一个别致的中国名字——“秉玫瑰”。她和中国博士生刘道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逵六一起将《留德十年》译成德语,该书将在今年10月法兰克福书展上作为百本介绍中国的书籍之一推出。而今年这个书展的主宾国就是中国。

  故居如旧,韦伯楼翻修

  哥廷根位于德国中部下萨克森州,是一座只有约13万人的小城。1935年季羡林抵达这里留学时,该城只有4.6万多居民,1945年离开时也仅有7万余人。

  最想看的首先是季羡林居住过10年的故居。它位于明希豪森街20号,是一幢三层小楼,季羡林当年就住在三层。看来,这里和他1980年重返哥廷根时并无二致。街道仍然整洁,楼道一尘不染,当然不是他多次描写的房东欧朴尔太太天天打蜡所致,房客已换了不知多少茬。但德国人像“魔鬼”一样打扫房间的习惯没变。

  和我们打招呼的是一位小伙子,父母不在家。他当然无从知道60多年前曾寄居过这里的中国房客。但此时我的心潮却难以平静。想想看,当年那位不幸丧偶、善良贤淑的女房东,把来自遥远的中国大学生当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晨昏相伴,共度战乱,共抗饥馑,那是一段怎能令人忘怀的岁月啊。

  西行不到两公里是王子街21号,也就是季羡林提到的“高斯—韦伯楼”。当年,他几乎天天去那里做学术研究。小楼建于1737年,和哥廷根大学同龄,现在楼的外表依旧,内设全非。2006年,这座三层小楼因年久失修被建筑师于尔根·申克买去,重新设计装修后,租给了哥廷根储蓄所。楼内明亮之极,如大多数银行一样。陪同参观的秉玫瑰说,她在大学读书时,这里还是季老曾经留学的东方研究所,虽然房间阴暗,但不知怎的,历届学生就是喜欢那样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楼的正式名称叫“米夏埃利斯楼”。所谓“高斯—韦伯楼”,是因为大物理学家韦伯曾在这里当过哥大物理系主任,而大数学家高斯与此楼并无联系,大概是当年的俗称,所以中国人要找“高斯—韦伯楼”,多半会碰壁。

  席勒草坪,哥廷根森林

  从季羡林故居往东北步行约10分钟就是席勒草坪。从《留德十年》中,可以看出这里是季羡林当年时常光顾的休闲之地。他曾在这里漫步遐想沉思,和游学德国的友人欢聚,也许他在这里曾解开了不少学术难题,也曾排遣过远离故土的思乡别绪。秉玫瑰说,草坪是1905年为纪念德国大作家席勒逝世100周年而建。这位对植物素有研究的哥大汉学学者说:“你看,这里有松树、榉树、枫树、菩提树,这些树当年季老肯定都见过。但樱花树是后来栽种的。”我问:“怎么不见季老书中所说的那白色的小花‘雪钟儿’?”秉玫瑰说:“现在是4月末,这花已谢。季老在书中不是说了吗,“那‘雪钟儿’开在冬春之交,是报春的象征?”

  往东去,是季羡林书中所述的“林”——“这一片丛林究竟有多大,我住了10年也没能弄清楚,反正走几个小时也走不到尽头。”不知多少次,他一个人到山林里来;也不知多少次,他和友人徜徉林间。我登上山顶,只见一块牌子上写道:哥廷根森林,面积3490公顷(约35平方公里)。难怪,这片广阔的山林,和它四季变幻的美景,成了季羡林当年艰辛学业之余的世外桃源,甚至,当二战岁月中天上的飞机“在散布死亡时,只要我一进入这山林,立刻在心中涌起一种安全感”。

  前辈先行,后来者日众

  季羡林是最早到德国留学的中国人之一,从1935年直至二战结束,他在哥廷根小城一住就是10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秉玫瑰感叹道。她说,中国当年和德国是敌对国,在那样的特殊环境下,一个中国学者能把学问做到顶尖,真是令人佩服!

  也许正因为如此,2008年9月,哥大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校友会,将当年杰出校友的荣誉称号颁给了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年近百寿,由李逵六教授代为受奖。

  令人欣喜的是,与季羡林当年几乎孤身一人远赴哥廷根求学不同,现在中国有关方面与哥廷根的交往已非常密切。哥廷根的官方介绍网页甚至已经有了中文版。哥大与南京大学的校际关系已达25年,而在哥大留学的中国人也已近300人。“很多人是因为季羡林的名气而来,而哥大也的确是德国一流大学。”刘道前说。哥大校友会负责人贝尔恩德·哈克施泰特先生特地告诉我,哥廷根大学将于今年10月23日至25日组织首届哥大中国地区校友会。

  哥大新闻处官员贝阿特·亨切尔女士说:“哥廷根大学希望出现更多的季羡林,他不仅是哥大目前最年长的校友,他的成就更是哥大的骄傲!”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