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中资银行VS海外投资者:谁“傍”谁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07-21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协作型竞争

 

在一波抛售高潮后,海外战略投资者开始急于向中资银行示好。与三四年前中资银行的主动求师相比,可谓主宾异位 

【在一波抛售高潮后,海外战略投资者开始急于向中资银行示好。与三四年前中资银行的主动求师相比,可谓是主宾异位】

今年初,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相继抛空所持中国银行股份后,业界对于海外战略投资会否集体“抛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充满了猜测与想像。由于海外战略投资者的退出与否是衡量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败与否的“重要指标”,所以舆论对此给以高度关切。下一个会是高盛从工行退出吗?答案在325日揭晓。

在该日举行的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一位事前未被告知媒体的神秘嘉宾——高盛集团副董事长兼亚洲区董事长麦克·埃文斯出场宣布,高盛主动决定延后对其所持有的工行H股的禁售期。按照原来的股份锁定安排,高盛持有的总计4.93%164.76亿股)的工行股份最迟在今年1020日将全部解除锁定,而现在,其中的80%的解禁期被延后半年至2010428日。

为了在金融危机中求生,高盛在去年10月份接受了美国政府100亿美元的注资,并转型成为全能银行。但为了不受救援资金所捆绑的政府限薪令管束,高盛计划最快一个月后偿还这笔资金。市场因此猜测,高盛有可能减持即将到期的工商银行股权以偿债,这笔股权目前市价超过70亿美元。

在这次会上,“高盛不缺这笔现金”,被埃文斯强调了三次。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也是高盛主动延后解禁期的原因。

高盛发言人范·普拉格则用去年11月账面上的1000亿美元现金证明高盛“不差钱”。埃文斯则强调,高盛从未考虑过套现工行股份以偿还美国政府注资。他还保证,即便在新的限售期结束后,没有特殊情况,高盛仍将长期持有工行股份,保持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

比起高盛的急迫表白,工行方面表现得更淡然。“锁定期结束后,战略投资者受制于自身的财务状况,他减持,属于投资者正当的权利,应该给予尊重。”姜建清说。

此前一天,中国银行的2008年业绩发布会上,谈及年初从中行撤走的瑞银与苏格兰皇家银行,中行行长李礼辉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前一阵子,瑞银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因为他们自己内部的原因,面临很大的财务压力,所以先后撤走了,我们可以理解。”

李礼辉和姜建清说话中透露着十足的底气。底气来自:中行在去年实现了14.2%的净利润增长;工行的成绩单更漂亮——净利润增长35.6%,达1112亿元,市值居全球银行业第一。看起来,高盛更需要抱住新兴的这棵茂密大树来挽留市场的信心。而这跟三年前的局面截然不同,当时的中资银行们带着对“老师”景仰的神情把境外战略投资者请入股东席。

工行与中行都承认,在为期三年的合作里,从外资战略投资者那里学到了不少。高盛在香港、纽约和北京给至少4000名工行员工提供了如投行业务、公司治理等方面经验的培训。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在风险管理、IT、人员培训上为中行投入了1.4万个人工工时的协助。

如今已是中资银行自行上路的时候。工行过去一年里在纽约、悉尼、多哈和中东新设立了四家分支机构,其对南非标准银行、印尼哈林银行与澳门诚兴银行的并购整合也先后完成。姜建清表示,“工行的国际并购非常谨慎,主要是跟随中国客户走出去而走出去。我们非常关注的是周边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国家。”姜说。李礼辉同样认为亚洲是中行重要的国际化市场。中资银行们把国际化战略制定得像境内业务的海外延伸,正好契合了外国老师们把中国学生抱得更紧的策略。

中行的余下两家战略投资者——淡马锡与亚洲开发银行也分别向中行示好,表示近期不会有减持举动。工行的三家境外投资者高盛、运通与安联都承诺,如果在禁售期满后出售各自所持有的工行股份,前提也将会是使价格最优以及市场影响最小,并尽量寻求以私募配售的方式在场外出售。

注:本文详见2009年第7期《中国企业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在一波抛售高潮后,海外战略投资者开始急于向中资银行示好。与三四年前中资银行的主动求师相比,可谓主宾异位 

【在一波抛售高潮后,海外战略投资者开始急于向中资银行示好。与三四年前中资银行的主动求师相比,可谓是主宾异位】

今年初,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相继抛空所持中国银行股份后,业界对于海外战略投资会否集体“抛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充满了猜测与想像。由于海外战略投资者的退出与否是衡量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败与否的“重要指标”,所以舆论对此给以高度关切。下一个会是高盛从工行退出吗?答案在325日揭晓。

在该日举行的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一位事前未被告知媒体的神秘嘉宾——高盛集团副董事长兼亚洲区董事长麦克·埃文斯出场宣布,高盛主动决定延后对其所持有的工行H股的禁售期。按照原来的股份锁定安排,高盛持有的总计4.93%164.76亿股)的工行股份最迟在今年1020日将全部解除锁定,而现在,其中的80%的解禁期被延后半年至2010428日。

为了在金融危机中求生,高盛在去年10月份接受了美国政府100亿美元的注资,并转型成为全能银行。但为了不受救援资金所捆绑的政府限薪令管束,高盛计划最快一个月后偿还这笔资金。市场因此猜测,高盛有可能减持即将到期的工商银行股权以偿债,这笔股权目前市价超过70亿美元。

在这次会上,“高盛不缺这笔现金”,被埃文斯强调了三次。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也是高盛主动延后解禁期的原因。

高盛发言人范·普拉格则用去年11月账面上的1000亿美元现金证明高盛“不差钱”。埃文斯则强调,高盛从未考虑过套现工行股份以偿还美国政府注资。他还保证,即便在新的限售期结束后,没有特殊情况,高盛仍将长期持有工行股份,保持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

比起高盛的急迫表白,工行方面表现得更淡然。“锁定期结束后,战略投资者受制于自身的财务状况,他减持,属于投资者正当的权利,应该给予尊重。”姜建清说。

此前一天,中国银行的2008年业绩发布会上,谈及年初从中行撤走的瑞银与苏格兰皇家银行,中行行长李礼辉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前一阵子,瑞银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因为他们自己内部的原因,面临很大的财务压力,所以先后撤走了,我们可以理解。”

李礼辉和姜建清说话中透露着十足的底气。底气来自:中行在去年实现了14.2%的净利润增长;工行的成绩单更漂亮——净利润增长35.6%,达1112亿元,市值居全球银行业第一。看起来,高盛更需要抱住新兴的这棵茂密大树来挽留市场的信心。而这跟三年前的局面截然不同,当时的中资银行们带着对“老师”景仰的神情把境外战略投资者请入股东席。

工行与中行都承认,在为期三年的合作里,从外资战略投资者那里学到了不少。高盛在香港、纽约和北京给至少4000名工行员工提供了如投行业务、公司治理等方面经验的培训。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在风险管理、IT、人员培训上为中行投入了1.4万个人工工时的协助。

如今已是中资银行自行上路的时候。工行过去一年里在纽约、悉尼、多哈和中东新设立了四家分支机构,其对南非标准银行、印尼哈林银行与澳门诚兴银行的并购整合也先后完成。姜建清表示,“工行的国际并购非常谨慎,主要是跟随中国客户走出去而走出去。我们非常关注的是周边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国家。”姜说。李礼辉同样认为亚洲是中行重要的国际化市场。中资银行们把国际化战略制定得像境内业务的海外延伸,正好契合了外国老师们把中国学生抱得更紧的策略。

中行的余下两家战略投资者——淡马锡与亚洲开发银行也分别向中行示好,表示近期不会有减持举动。工行的三家境外投资者高盛、运通与安联都承诺,如果在禁售期满后出售各自所持有的工行股份,前提也将会是使价格最优以及市场影响最小,并尽量寻求以私募配售的方式在场外出售。

注:本文详见2009年第7期《中国企业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