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社会投资不启动,财政压力对经济刺激计划效果的威胁就不会消除
国内正在进行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是个考验。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中央政府两年内要拿出1.18万亿,剩余的需要地方政府配套或以其它方式融资。从目前情况看,中央拿钱暂时没有问题。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5月20日召开的“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披露,在中国拉动经济的4万亿投资中,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部分已完成了44%,对拉动恢复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则有些吃紧。国家审计署此前发布公告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下达的中央投资和今年第一、第二批中央投资项目中,有些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并不高。截至3月底,审计署抽查的18个省区335个新增投资项目中,有的工程按进度,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48%。显然,在中央财政轰轰烈烈往下砸钱的同时,地方政府项目配套资金显得有点捉襟见肘,跟不上中央投资的步伐了。
去年11月份,中央政府公布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之后,地方政府曾争先恐后地公布了投资意向,各地的项目意向投资总额一度超过20万亿元。对地方来说,最重要的是争取到投资项目,而配套问题则在其次。当然,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并不是地方不想配套,主要还是因为地方政府“差钱”。
地方政府缺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近年,房地产业已成为地方财政的支柱。在许多城市,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相关产业的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接近50%,有的甚至更高,形成了标准的土地财政。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地方的“钱袋子”自然就瘪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亏损增多,地方税收也大受影响。本来中央希望允许发地方债能为地方政府开辟另一个融资渠道,但目前来看也是一厢情愿,不少地方债上市遭遇零成交即是最好的证明。
中央财政投资保增长的资金虽然暂时没问题,但是在财政部看来,这种支出压力已经非常大了。由于经济回暖仍不稳定,主管国家钱袋子的财政部,显然开始担心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今后庞大的政府投资计划。这从对待发放消费券的问题上即可见一斑。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纷纷建议在全国发放消费券。对此,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两会”期间明确表示:“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特殊的办法,我认为是一项比较可行的选择。”此后,商务部进行了多方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上呈国务院。全国发行消费券,似乎已是板上钉钉。
然而,财政部对在全国范围发放消费券却持明确反对的态度。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对近来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刺激内需的做法,财政部没有意见,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不会发行全国性消费券。一位财政部官员说,对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财政部的态度肯定是不同意”。财政部认为,发放消费券只能起到一时促进消费的作用,而且这种拉动消费的效果不可持续,甚至还会给企业以错觉,造成消费回暖的假象。此时,更应该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到基建、民生等领域,以起到宏观调控的效果。
官方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一方面支出大大增加,一方面收入呈现下降趋势,这种状况会维持多久,令人担忧。
虽然在理论上,中国政府掌握着巨大的资源,还可能再推出4万亿甚至8万亿的投资计划,但是只要社会投资不启动,财政压力对经济刺激计划效果的威胁就不会消除。
(作者为安邦咨询高级分析师)
注:本文详见2009年第11期《中国企业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为什么网络电话的效率更高?
TechRepublic副总裁Bob Artner为您讲解如何成为让人印象深刻的专业博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