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谁,哪怕你是节俭主义者、素朴主义者、哲学家,奢侈都同样吸引你。因为奢侈——即使是最通俗意义上的奢侈,对于文化生态也有相当强烈的扰动力,这种能力是一种不可遏制的文化优势,其间有经济因素,有社会地位因素,也有过度奢侈所造成的对于人类本能的心理震撼力。所以我们如果要判断一个奢侈品的市场是非与正误,不妨把判断的框架放得多元一点。
奢侈文化与文化的中国是不是相容呢?美国曾经有过一种奢侈品——今天已经不奢侈了,就是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尿布在今天看来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产品,在当时则是奢侈品。但尽管它是那么地先进,却没有几个主妇接受它。市场调查显示了谜底:当时的美国主妇认为,一旦用了这么好的产品,她们会被认为是懒惰的母亲。所以这是一个好产品,但还不够“文化融合”。后来,经过文化的包装,经过针对文化导向的营销推广,一次性尿布得到了普及——因为它与文化相融了。 (华尔街奢侈报道)
在今天的中国,情况又如何?为了“中产阶级与社会传播”的课题研究,我曾经调查过北京的金领阶层。他们很有钱,甚至有几辆车,但是他们告诉我,生存的压力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即使他们很有钱,他们也愿意被看起来是在“很平常地活着”。这也许是他们的真心独白,因为他们是文化中国的产物。此外,奢侈文化在中国还有很大的群体压力,很多的政策、体制阻滞。宽泛的说,这些也都是文化的壁垒。
但即使如此,奢侈为什么还如此吸引我们?因为这涉及人的认同、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它们属于人的不可抗拒的更高阶段的心理需要。
加入一个俱乐部,最重要的潜台词就是:我们是一伙的,我属于某个阶层,这非常重要。许多富人曾经告诉我,真正的富人是不炫耀财富的;恰恰是准富人,特别看重别人对他们财富的估量和阶层的认同。
我想,我经常遇到的那些在不经意间展现自己高级手表的人,大致都属于这样的试图不断向上攀登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