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我国将开展为期3年的第二次经济普查。283个地级市、1463个县、34369个乡镇的经济数据将在此次普查当中得以囊括。对国家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是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第二次经济普查的不同阶段,幕后都有信息系统进行支撑。“第二次经济普查业务平台”就是此次普查的核心业务平台。它能够实现所有普查数据的录入、审核、汇总、检索。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统一的经济普查平台都深入到了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基层,从录入到最后的上报都在一套平台上完成。
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一,需要进行普查的项目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有的省市选择了利用自己的普查平台、软件进行经济普查,在报送国家时,再利用统一的国家下发的软件进行报送。
上海在此次经济普查当中就应用了国家统一的“第二次经济普查业务平台”,不过由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相较其他省市发达,因此需要了解的经济数据更多。在上海统计局向国家统计局提出在软件当中增加普查指标时,国家统计局一一给予了满足。
在北京,首都经济的特殊性使得国家统一的平台很难满足其需要。在国家的普查方案中,有65张报表、771个指标,而北京市设计调查表126张,各类指标1392个。于是北京市基于其原有“北京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完成了从清查到普查的任务,最后将数据导入国家统一的软件,报送给国家统计局。
由于这次经济普查范围广泛,普查范围深入到了乡级单位,因此借助这次普查机会,PC、打印机等平日很难深入基层的信息化设备进入了乡县级单位。对基层统计信息化的水平带来了很大提升。在经济普查时,国家统计局给县乡级配备各种硬件,在民政部所公布的3万多个乡,每个乡配备了1台PC机、1台打印机。在县级单位,配备两台PC机、1台打印机以及PC服务器。在省级普查单位,还利用统计局的专网,搭建了网络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