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个乡,每个普查办一台PC、一台打印机;县一级单位配备服务器、打印机、数据库软硬件;各省与国家统计局直报网络提升到155M带宽。一场全国范围经济家底的摸底,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008年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我国将开展为期3年时间的第二次经济普查(简称“二经普”),并在2009年7月,建立普查数据库。随后的两年时间内,还将根据这些汇总数据,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对国家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这次经济普查将采用经济+建筑+能源的模式,以期构建一个以楼宇为单位的经济地理信息系统,并将覆盖我国283个地级市、1463个县、34369个乡镇的所有经济数据。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加上法律、法规的引导,在普查的流程、方法、形式上都较第一次经济普查有了改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大规模的经济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求“准”,逐级把关
对于如此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在内部人眼里其实就是一个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过程。现任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主任许剑毅介绍,这次经济普查数据流的报送、审核、汇总是按照行政体系的5级进行划分的,即乡镇、县、地市、省以及国家。
第一级就是在每个乡所配备的PC机上,实现录入、审核、简单汇总。此次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涉及到的3万多个乡,每个乡将配备1台PC机、1台打印机,在县级单位,配备两台PC机、1台打印机以及PC服务器。针对县级单位,国家统计局除了配备服务器硬件之外,还配备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安全客户端软件和安全认证系统。
由于这次普查范围广,普查范围深入到乡级单位,统计局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在乡级单位,工作人员常常是先把报表填写完毕后,先做一次人工审核,通过后再录入到电脑中。有些数据还需要复录,同样的内容录入两遍;第二步是机器进行审核,逻辑错误的数据在这个关口均能被筛查出来;第三步就是查错,修改。最后进行简单汇总,向上级单位进行报送。
汇总完毕后,乡镇统计部门将数据报送到县级单位。在县一级,统计部门配备了相应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软件。而此次经济普查仅就数据库软件培训人次达到3000多人。在经过县一级的审核、汇后,统计数据报送到市级单位,再由市级单位汇报送到省级单位,最后所有的数据都将在国家统计局进行汇总、挖掘、分析。
按照数据录入流程,第一道关卡便是普查点。基层的统计部门将普查表送到各个普查点去填写。普查表填写完毕上收后,统计部门进行数据表审核,审核涉及到数据逻辑关系和完整性。审核先要进行人工审核,编码空缺的数据均要补全。然后,工作人员再进行机器录入。有些地方是由专业人员录入,有些地方由于任务量大、人员比较少,统计部门就会聘请专业录入公司进行录入。还有些地方是聘请学校的学生进行录入。统计专业人员在录入时,是边录边审,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及时审核。而录入公司和学生,一般都是录入完毕后,要进行计算机审核,审核完了就得进行查询、修改,并且要进行交叉排除,每一级都要进行审核。
对于数据质量的抽查,主要是对调查结果做检验,对已经调查的数据进行检验,对其可信度做评估。专门有抽查方案填报的质量,重合和遗漏、机表误差等都有调查。抽查的时候基本都要重新去检查一遍。每个省抽查3个县、每个县两个小区。一个组十几个人要抽查十多天。数据还没有最后定论,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还可以进行修改,要层层审核,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许剑毅不仅担任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主任,也是国家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组组长,在谈到“二经普”的目标时,他认为信息系统支撑经济普查,主要体现在加强基层的信息化能力上。因此借助这次普查的机遇,PC、打印机等平日里很难深入基层的信息化设备也进入到了乡级单位。
在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时间计划表上,2009年3月底之前,乡向县级数据报送完毕;2009年4月底之前,县向地市级数据报送完毕;2009年5月底前,地市向国家统计局报送完毕;2009年7月后,国家统计局根据各地汇总数据建立普查数据库。
软件、网络,全网合一
所有上报数据,都是通过普查的核心业务平台——“第二次经济普查业务平台”进行分析、统计。这次是由国内外的IT供应商共同建造的业务平台,所有普查数据的录入、审核、汇总、检索都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业务平台”与“第一次经济普查”所使用的平台不同,属于重新开发。它将能处理本次经济普查业务所要求的各项功能。以它为基础,统计局今后还将在部门内处理别的业务。据了解,这次业务平台,是在国家统计局原有的元数据库上延伸开发。而主导元数据开发的北京级厂商在4年前就开始针对二经普进行了开发。
现有直报系统可以与银行、保险、证券等主管单位进行对接,数据可以直接传递给国家统计局。“第二次经济普查业务平台”采用B/S架构设计,与第一次经济普查所使用的软件架构有了区别。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主任许剑毅针对目前业务平台说:“并发用户数没有详细统计过,大约有在线用户几千人,统计数据库同时在线的有1.5万多人。”
第二次经济普查所使用的核心业务软件则由国家统一下发。在省级普查单位,还利用国家统计局内网,搭建了一个网络培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主要提供培训课件、填报内容指导等文档。在互联网上,统计局建立了第二次经济普查网站,作为一个对外宣传工具,加强全国人民对于经济普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省级部门到国家统计局数据直报采用专网上传,直报系统的网络带宽以往要依赖于当地网络条件,目前经过改造,直报系统的网络带宽已经提升到155M。这样的带宽水平不经能够支撑信息的实时传递,同时也可以支撑网络视频会议的召开。数据管理中心有100人,6个处参与第二次经济普查,以及软件、硬件、应用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在通常的网络世界里,人们都讲求互联互通,但是在经济普查所涉及到的统计部门的网络来看,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保密,数据进入到统计部门内网,就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因为统计网是一个独立的网络,与公众互联网没有接口。信息安全的保障,都是在统计局内网上进行完成的。这次配备了CA认证系统和安全客户端软件。
引入GIS,经济状况“E”目了然
在二经普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就体现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上。目前,统计局在全国8个省做了GIS系统试点。试点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将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在建筑物上,例如在北京、上海、四川等都在GIS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果。未来在数据开发过程中,GIS还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以往的历次普查中,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均要求动员大量普查员绘制普查区域示意图。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区域都采用手工绘图的方式,一方面绘制标准不一致,方法、手段各异,缺乏统一规范,无法形成有机相连的整体图。另一方面,纸质图保存管理不便,无法发挥后续作用。
在本次经济普查中,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和基础地形图、航拍图,从一种新的角度进行普查区域划分,建立普查地图数据库,从而实现了普查工作指导图和普查区图的电子化存储与管理。由于区(县)界、乡(镇、街道)界,一直到村(居)委会边界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建立了电子化的普查区图以后,不仅各类各次普查都可共享,而且在今后的经济普查、人口普查以及农业普查中,工作人员只需对电子化管理的普查区图进行适当的修改,对普查区边界进行一定的调整即可。
利用GIS技术,有利于挖掘普查成果的使用价值,可以更好地为普查、统计和政府及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广泛的服务。而在国务院关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文件中就提出,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基于普查区电子化划分与制图工作建立起来的普查地图数据库,特别是电子化普查区形成的村(居)委会的电子边界,是其他部门所未掌握的,非常便于统计部门12位行政区划代码与空间位置相关联,可以很方便地与普查结果结合,建立定位较精确的统计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统计数据与空间数据紧密结合,有利于将各类数据统一起来,在一个平台上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发挥普查在了解分析区域经济社会情况、科学制定政策规划上的作用。 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很有好处。北京市在第二次经济普查活动中,使用了由超图软件开发的普查绘图软件,建立了四级普查地域范围数据库(市、区县、乡镇街道、普查区);1个市,19个区县,319个乡镇街道,6405个普查区,127万个建筑物。
IT投入偏硬,有苦衷
许剑毅主任带领的数据处理组,在这次经济普查过程中,主要完成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根据需要,制作数据处理软件,另一个则是进行设备采购,采购过程涉及招标文书编写、技术参数确定、设备招标工作。在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束时,资料显示,第一次经济普查整个工作当时耗费1000万人,100亿元资金,3年时间。而在这次经济普查开始了两个月的时候,许剑毅估计“设备这一块的投入接近4个亿,软件大约占其中的1/3。”在进行资金调配中,软件、硬件的比例为1:3。硬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基础软件大多是通过采购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软件,比如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软件以及办公软件等都是采购标准软件,另外还有网络培训平台建设、安全客户端软件以及CA认证系统。硬件设备主要是PC、服务器、打印机。从IT预算偏硬的现象可以反映出,乡一级单位以前信息化水平很低。这次经济普查从一个侧面也提升了当地的信息化水平。
当问及在经济普查中,数据处理组感受到的难点是什么时?许主任认为,数据处理组所面临的挑战在于操作人员对软件的掌握和基础工作的规范。由于基层的数据质量要保证,一般数量比较大、质量要求较高的数据都会由统计专业的人来审核。而在基层很多都不是由统计专业的人来做。另外普查人员的培训时间有限,专业技能并不是很强,短期要做好,比较难。掌握软件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包括OFFICE系统等,都要进行培训。
第二次经济普查采用了一些新的IT手段,例如建立网络培训平台,与此次普查相关的培训课件都放在该平台上。在网络培训平台,还设有专门的客服人员,可以解答来自培训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经济普查对于统计系统的信息化是一个强迫式的提升。仅数据库软件培训,统计部门参与培训的人数就达到3000多人次,基本上都是面授。
为了规范所有普查人员的工作,在“第二次经济普查”网站上有详细的数据处理的流程及审查的细则、实施细则等,而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在网站上都有规定,还有专业分工的原则。而数据处理组在每个级别的单位都部署有人员,每个普查办都有数据处理组。数据处理组也是普查的中心,重中之重。数据的全面、精准也是对这次普查的要求,这是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