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方面看,来华求职都是你职业道路上的一个大动作。除了职业考虑外,还要加上个人、生活、以及环境等因素的考量。本文将为你提供各方面信息,包括从在美国发现在华职业机会,到来到中国与潜在雇主见面的各个环节,以帮助你更好地实现在中国的求职目标。
1) 来华求职的两大关键
能在这里面试是最好的 – 对中国的雇主来说,寻找一个远洋之外的应聘者绝不是什么理想的事,哪怕你的能力再好也是如此。即便公司与你的电话面试进行得非常顺利,他们也不太可能仅凭这一个电话就让你直飞中国,而在与你正式面谈前他们也不会直接聘用你。
因此,如果你确实想在中国发展事业,你就必须先做投资,来到中国,使雇主随时能找到你(即使在春假期间来华一周也可行)。面对面交谈更能给雇主留下深刻印象。反之,即眼不见,心不想。
陌生人的友好帮助 – 在中国,有不少与你一样的双语/双文化背景职业人士,他们都很热情友好。可以这么说,我们都得到过某个朋友的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帮助,借宿在他们家,得到工作介绍。 所以,这里的人都十分大方、支持他人,因为他们懂得寻找工作的艰辛。许多人会尽其所能来帮助你,而要获得这些帮助,你就必须积极主动,清楚他们能在哪些方面帮助到你。
2) 来华之前的必问问题
我来中国发展事业的根本承诺是什么?
中国的跨国公司和总裁在招人时看重的是什么?
我的海外背景在哪些方面满足这些跨国公司的要求?
在面试时我该强调些什么,避免谈及什么?
此外还有三点会大大影响面试官对你的看法,以致是否给你这份宝贵的职业机会。 这三点如下:
承诺 – 你在中国前几年的事业及经济回报都不可能超过你同期在美国的所得,无论是个商业团体还是个人求职者,你首先得通过学习来培养能力、积累成就,以适应这个市场。况且,你的事业转机和成功可能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后才显现。
另外, 公司会评估你留在中国发展事业的承诺有多大,你是不是只是因为美国求职市场不景气才来中国的?
价值 – 你的国际教育和/或工作背景显然为你带来市场优势。但是在中国,雇主的主要疑问是:“你的海外背景能如何应对中国的商业挑战,如何满足这里的需求?” 针对这个问题,你需要具体描述你能力,与你能为公司带来的价值。
灵活 – 许多人能在中国成功事业转型,并得到在美国得不到的机会。而在当前艰难的经济环境下,你必须对市场环境和可得到的机会有客观的认识。因此,对你最初的目标要灵活,要将注意力放在得到一份能助你提高能力并积累成就的工作。
也要灵活放宽取得职业目标的时间限制。虽然在中国这个未发展成熟的市场有很多机会,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才能获得成功。
3) 准备来华求职之旅
利用所有资源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如果你无法从美国找到中国的职业机会,或无法接触到潜在雇主,你就怨不得别人了,尤其当你拥有能提供一切信息并接触到中国公司的联系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你的校友、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
你的邮件附信 – 你需要一封精心准备的邮件附信,为了在寻求帮助或寻找职业机会时向他人展示你的价值。除了表明你的职业目标,你还需强调你在这个充满活力、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优势是什么。
何时开始联系 – 在你来中国前的3-6周开始联系当地的人。 如果你过早联系他们,你的邮件很可能就被挤到了邮箱底部。中国是个注重时下的地方,人们关注的是与眼前相关的事情。
浏览相关网站:浏览各个为来华工作者服务的专业组织的网站,比如:Shanghai Expat (www.shanghaiexpat.com), Amcham (www.amchamchina.org), AsiaXpat (www.asiaxpat.com), 招聘网 (www.zhaopin.com), Britcham (www.britcham.org), etc. 这些网站不仅提供有用的信息,也举办一些社交活动,能让你结识到更多的职业人士。
求职小建议: 当然,王李亚洲资源公司能为你在华求职提供极佳的信息来源和指导建议。因此,欢迎登陆我们公司的网站 (www.wang-li.com),并请你在来中国前联系我们, 我们将尽力帮助你成功在华求职。
4) 中国雇用市场须知
“理想候选人” -根据我们为中国一流跨国公司引进顶级人才的经验,我们依据客户的要求总结出了理想候选人的基本素质。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职能部门,跨国公司的管理层职位的候选人通常满足以下五个特点:
高素质(能够胜任管理层/高级管理层角色及职责)
双语技能
国际化背景/导向
可雇用性
业绩(显示能在中国表现并取得成绩的能力)
现实的期望值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跨国公司“理想”人选的特质,请查阅王李职业发展文章当下中国需要的高价值技能和工作职能。 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哪些高价值技能和工作职能是在中国紧缺的。 在我们看来,这些雇佣需求将持续若干年,所以以上几点是你在面试当中讲述个人价值时应着重强调的方面。
5) 在中国求职该强调什么
强调你的核心竞争力和你已取得尚佳业绩表现的领域 –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但去年,中国的雇佣市场和世界各地一样有了一定程度紧缩。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很难在同一时间既换市场也换工作/行业。
现在,你需要展示给雇主的是你的良好业绩表现。而随着你在这里的成就不断积累起来,整体经济状况不断改善,你就有更多资本和胜算去寻求另外的机会。
灵活应对你所寻找的公司/机会 – 主要指的就是,不要只关注知名公司,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优秀的中小型企业。中国是“企业家的孕育之地”,许多顶尖企业主管都放弃他们的管理职位,开始自己创业或与他人合伙经营。 所以,中国许多中小型企业(SMEs) 都是极佳的成长平台,提供高潜力的产品服务、稳固的经营,职业化的工作程序,以及独特的商业模式。
虽然小型/新生企业在薪酬上比较保守,但在其他非固定的绩效报酬上就相对灵活慷慨。进入这类公司自然承担较高风险,但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加入中小型企业可以使你更多地接触并负责各项工作,更突出个人能力,对业务增长起更大作用。
经验至上,而非薪酬至上 – 不久前,中国还是一个卖方市场,许多行业对国际水准的管理人才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为了跟上业务增长步伐,企业积极雇佣,因此,人们在更换职业时就可以要求更大幅度的薪资上涨。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使市场变成了一个买方市场,没有像以前那样“竞标”顶尖人才的压力,公司在雇用员工时更挑剔、也更耐心,他们可以观察比较更多候选人。因此,在这里对薪酬的要求要灵活,尤其当你初来此地,需要把目光瞄准在那些能帮助你积累能力和成就的好机会上。如果你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以及你所选择的平台有信心,那么你就能做得很好。
时刻记住你的长远职业目标 – 过去充满机会的市场使许多人能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实现跳跃,而现在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但是,中国的产业比起其他市场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中、长期发展而言,在这里的杰出职业人士有相当好的发展前景。
6) 在华求职时该避免什么
避免提及“外籍雇员”一词 – 近十年来中国的跨国公司不断本土化其薪酬福利系统,加之全球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催化了这一进程,“外籍雇员”这一概念如今只对公司的顶级职位适用。因此,你应该避免让雇主认为你有这方面的期望。
避免过多强调你的中美 “桥梁”角色 – 这么说只会暴露你不了解这个市场。任何有双语能力/两种文化背景的人都有这样的作用,然而,真正在这里工作的人,是能够深入细节地谈论其文化背景在这个市场中所能取得的成就,而不是泛泛地声称如此。
避免询问有关薪酬福利的问题,使雇主平添顾虑 – 虽然薪酬福利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但你要避免在面试开始时过多强调你的条件多么不同于本土员工。如果你非本土人士,你就得记住你在与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本土人才竞争,而他们不会询问类似的薪资方面问题。对于他们,中国就是自家后院,他们对相关情况都相当熟悉。
总之,许多跨国公司雇佣海外人士并且清楚要给他们怎样的待遇。如果你想知道其中的规则,那就询问一些已经得到职位,或者不参与雇佣决策的人。
7) 关于在中国工作的好处及薪酬待遇
有机会去做你在其他地方没有机会去做的事 – 中国各个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很多人能够获得重要的职位,换在其他相对成熟的市场,如美国,他们不太可能得到这些机会,或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奋斗才能实现突破。在这里,不少人肩负着他们从未担任过的职责。尽管中国市场的发展因为金融危机而放缓了发展脚步,但还是有很多尚未常熟的领域和职责紧需人才。
更快的职业发展和升职通道 – 中国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快,这意味着升职频率也更快,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跨国公司的管理职位都由30-40岁的人士来担当。在中国,不存在美国中层管理层常出现的升职瓶颈, 本土市场对于杰出的职业人士来说,升职一路无阻。.
评估你的净收入,去掉税收、基本生活消费、房租等 – 在比较中国和美国工作的经济收入时,你要看的是真正可支配的净收入。比如,在将税收、房租、生活基本消费(中国都更低)一并放入考虑后,中国的6万美元/年相当于美国的10万美元/年(详细比较数据可参考王李职业发展文章来华发展事业的必知事项)
在我们看来,当前仍然是来中国发展的好时机。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的确影响到了本土的行业、公司、甚至个人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宝贵的职业机会,对于那些对来华发展事业具有承诺、耐心、并能坚持下去的人尤其如此。抓住这些机会的关键就是:你要聪明、积极地展现、建立自己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