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五粮液首次涉足多元化,5万吨酒精生产线刚投产便告夭折;亚洲一流的制药集团也无疾而终;在安培纳丝亚洲威士忌项目亏损几千万元;投资4亿元环球塑胶有限公司,由于当地的电网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生产时断时续。
1998年,入主华西证券,股权过户前宣告终止。
2002年,进军服装业,“五粮液”命名的系列服装面世,迄今不见成效。
2003年,市场传言计划投资100亿元涉足芯片业,被痛骂,而后五粮液高管出面否认;总投资3.4亿元,与日本丸顺合作生产汽车模具;进入汽车产业,再度被骂。
2004年,投资OLED显示器;同年还进军柴油发动机。
2005年,宣布涉足日化产业,生产洗发水,首期投资1亿元,号称用三五年时间进入中国日化业十强,如今其合资方香港乾宝化工公司去年底已撤资走人,五粮液已不再生产洗发水。
2006年,投资2亿元进入葡萄酒行业;在川、辽两省高层领导的促成下,与华晨集团、绵阳投资控股公司三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10万辆汽车整车、50万台发动机将在绵阳破土动工。
2009年,与华晨签订合作造车协议,由旗下普什集团提供华晨金杯部分汽车模具,被舆论评为“酒后造车”。
此外,五粮液还投资了酒店、塑胶、印务、果酒、运输、保健、光电、数控机床、证券等多个不同领域。
到目前为止,除了与主业相关的印刷、塑胶和模具为主的普什公司及玻璃公司实现盈利外(年销售额分别达到40亿元和20亿元),其余如汽车、洗发水、药品等投资都连连巨亏。即使是盈利项目,贡献度也很小。
五粮液集团2008年年报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印刷业务收入6264万元,化工2622万元,其他2829万元,总体仅占全年业务收入的2%。2008年普什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0.39亿元,利税8.02亿元,是五粮液集团名副其实的盈利大户,而其中巨大部分利润靠白酒相关业务提供。
所以,五粮液的罪名,不是多元化,而是多玩化。
长期以来,五粮液的瓶盖、商标、包装都由五粮液集团下属的普什、环球、丽彩等公司提供,销售由五粮液集团的进出口公司掌握,五粮液集团的相部一部分利润都被转移到关联公司。从2001年起,五粮液每年都从普什集团采购酒瓶盖等产品,2001—2005年关联金额分别达到4.23亿元、5.32亿元、6.71亿元、13.1亿元和8.05亿元。另一点也很说明问题,泸州老窖和五粮液的业绩相差无几,但2008年泸州老窖的分红竟然是五粮液的13倍。
五粮液多元化还有一个理由:宜宾市政府拥有五粮液股份公司的绝大多数股权,助长了这种转移利润的分配方式和多元化以带动就业的战略选择。
政府要满足政绩需要,要把五粮液的利润想方设法留在宜宾,大搞多元化建设,解决劳动力和税收问题,收获GDP增长;高层管理人员要谋求代理利益,要通过五粮液集团的经营业绩获得奖励。
外包给中国的好处显而易见,对成本效益和生产效率来看,都是双赢。但是理解...
寻找一家公司去收购,很像约会——在行动之前,你必须先调查对方。您怎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