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温岭泽国镇有个企业也出了经营问题,我们也极力帮忙,以免波及和它联保的企业,或者影响就业。”张正卫告诉记者,正是出于以上两个考虑,在民企因各种问题面临“出让”时,地方政府仍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全局安全”,尽量不让“外人染指”。因而在当地,民营企业想要出售并不容易。
不能出售,那就是选择职业经理人了,但这个市场的缺失,则更加凸显了民营企业“接班困境”。采访中,从政府人士、数位本不想“接班”的年轻富二代、到中马集团总裁吴江这样的“上一代”富二代,对此均深有体会。
“中国现在完全没有建立起来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我们从外面请一个人回来打理企业,他做得不好,去下一家还可以接着干,也没有诚信档案之类的制度可以约束他们”。这是当地民营企业创始人的一个感观。
被父亲培养起来,40岁才得以接班的吴江的另一番话语也道出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尴尬:“中国多数所谓‘经理人’自己还没实现小康,很难要求他们对企业很有责任。”吴江对记者感慨。
“接班”时节
出让不行,职业经理人也不行,那问题转了一圈,回到这个千年流传的谶语上:“富不过三代”,这一家族企业的成长魔咒。
全国工商联编制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有300多万家私营企业,其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然而,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延续到第二代,能够成功地传承至第三代的仅占10%~15%。
“温岭和浙江很多地方一样,基本上是民营经济。”张正卫表示,因为民企对当地经济的决定性影响,几年前,当地政府就开始关注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
2008年,温岭团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就当地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做了一组分析。
在随机调查的企业中,家庭企业主的年龄在35-55岁的占92%,平均每隔5岁一个层次各占总数的20%左右。
调查显示,86.5%家族企业尚未进行“代际传承”,企业将在今后3-10年内,出现“权力传承”的高峰,这些面临“交班”的企业占总数的79.6%。
现在,当地企业普遍没有意识到继任计划的重要性,仅有6.7%的企业具有较正式的书面形式的继任计划,并且62.3%的企业主认为自己年龄太轻,没有制定计划的必要。
温岭团市委就此写成了《关于推进我市家族企业顺利传承的建议》总结说:“这说明,企业主的继任计划制定意识非常淡薄,一旦企业主发生意外,许多企业轻则停滞发展,重则企业就此终结。”
此外,“就算定下接班人选,也要5年以上的培养”,张正卫告诉记者,在当地,不乏培养数年才定下接班人选的案例。
富二代俱乐部:抱团学习
困境重压下,温岭年轻的富二代们,不得不试着抱团学习,来应对接班的重任。
陈坚,温岭市三星企业专业喷射泵生产总经理、俱乐部的常务副理事长。早在响应政府号召成立青年企业家创业俱乐部之前,他便常常与当地其他的“富二代”们聚会交流。
“大学毕业时,厂子还是家庭作坊,总共十几个员工,我还能学着管理起来。”陈坚说:“现在100多个员工,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能力不足。”
“我正在学习,怎么驾驭好的人才。我毕业8年了,那些年轻的接班者,一毕业就要管两三百甚至上千员工,更会有这样的困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