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和酱的混合享受 新浪尚品配图
擀面杖的艺术
如果做一般的手擀面,要将揉好的面放在面案板上,用擀面杖轧扁,将两头折回,再擀轧成长方形,先从四角中的一角擀起,待擀45下后,打开再擀另一角,如此将四角都擀得厚薄一样,扑匀淀粉面扑,用擀面杖卷起,双手边擀边从中间向两旁用力推按7~8次,将面展开,再撒上面扑,再从另一头卷起,仍用双手从面杖中间向两旁推擀78次,这样将面擀到3毫米厚时为止。
如果你就是懒得自己做手擀面
手擀面是吃起来美,但是过程是有点复杂了,如果实在不想把家弄得像是下过雪,不妨去买现成的水面。
水面,又叫鲜面条或者“切面”,就是那种在超市或者面铺里面卖的用机器轧好的面。通常的宽度如韭菜,不同的地方也有宽窄不同的种类。买回家下锅一煮,既有新鲜面条的筋道,又免去了自己和面、擀面的程序,实在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方便面条”。
好吃的面要煮出来
如果要想使煮的面条清爽、不粘、不硬心、不糊汤,就必须根据面条的特点来掌握火候及下锅的时间。手擀的面条和购买的水面应该等锅中水大开时下面,并用筷子迅速在锅中将刚下的面条轻轻向上挑几下,以防面条粘结在一起。然后用旺火煮开,否则会由于水温不够而导致面条表面的面糊不易形成一层黏膜,溶化在水里,面汤变混浊,煮出的面条也不易形成一层黏膜。用旺火煮,锅开两次,点两次凉水,即可出锅。
炸酱面的灵魂 新浪尚品配图
炸酱面的灵魂—说说炸酱
最好吃的酱是自己做的
对老北京人(或者对很多北方人)来说,一碗炸酱面,再配上一头生蒜,就是一道人间美味了。由于其中的酱料用的是北京的传统酱料——六必居的酱,因此,如果缺少了这些酱料,老北京的炸酱面的味道就会大打折扣了。
“做豆酱一般在春天。首先黄豆用水泡透,放到阴处发酵,等到豆子上布满了毛,就将其用水磨磨碎并加盐。刚磨出的豆酱呈黄豆原色黄色,吃上去也有生黄豆的味道。接下来还要放到太阳下面去晒,上面被晒的一层在太阳光的作用下,会慢慢变成棕色,最后变成所谓的酱(油)色。这时候黄豆的生味就去掉了,就可以吃了。然后不断翻动,最后整盆酱就做成了。放到坛子里封好了可以吃很长时间。制酱原料和过程纯属天然。”这个过程真令人神往,假若有闲有钱,就自己做酱吃,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炸酱面的永恒记忆 新浪尚品配图
小碗儿干炸……永恒的记忆
审美有疲劳,吃饭其实也是一样,五花八门的东西吃多了、大鱼大肉吃多了,人们就会思念起小时候妈妈做的那一碗炸酱面了。心里总是在想:吃来吃去,还是这东西好吃,想起来总觉得心里面痒痒。这种东西是返璞归真的表现,其实里面的主要食材就是一样——猪肉,但就是这再普通不过的猪肉,升华出这般超级美味,所以人们才会说“诸肉要数猪肉香”。
有人说,怀旧证明一个人心理年龄已经老了,这种说法也许有它自己的几分道理,但是这一条在美食上是绝对不成立的。因为那些真正好吃的东西,永远会让人们印在心里面——要不然东坡肉怎么能流传至今天,这些就叫做“经典”,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亘古不变、变了人们就不认的东西——炸酱面就是这样的美食。
成为酱神的过程
炸酱,说起来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秘或者高深的东西,唯独的要义就是“讲究”。炸得一手好酱的话,也许你会在街坊邻里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进而成为远近闻名的“高手”,那种成就感和荣誉感,是难以言喻的。过去的民间草根烹饪高手,其实都是这样诞生的,而且往往都是家里有一口锅,里面做着某种很神秘的酱汁,香飘十里。炸酱是一桌炸酱面的核心所在,虽然用料简单,但就是让人吃着舒服、痛快,吃完了美滋滋的,这种感觉是外面找不到的,因为那一碗炸酱面才是能够触及你灵魂的味道……
菜码 让炸酱面丰盛起来的功臣
也不知道是世间哪位能人,几乎把天下间这许多能和炸酱完美搭配的食材全都找来了,而且还那么好看,那么爽口,更厉害的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应季菜码,常变常新。这一桌炸酱面,如果只有酱和面,那将是多么凄凉而孤单的景象——但是围满一圈菜码之后就不一样了。每个人看到这样一桌,都会有一种甩开腮帮大干一场的冲动。
春天的香椿,夏天嫩嫩的芹菜,秋天的萝卜,冬天的大白菜,无论哪个季节,都有适合炸酱面的菜码。
炸酱面,哦,那简直就是豆子的盛宴。菜码除了时令菜蔬有一样不可少就是煮豆子——黄豆青豆均可,和上面条的灵魂炸酱(酱是豆子发酵做的),以及面条阴魂不散的伴侣绿豆芽,豆子的前生今世齐齐聚集,悲欢离合在这方寸一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