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它对什么人有意义,更取决于谁在做判断。价值观不同的人很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价值观是一切行动的内部动力,它支配着人类的行为、态度、信念及认识世界、判断事物对自身的意义。话说白了,价值观,即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事值得做、什么事不值得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它反映了人类的需求及实现这种需求的方式和态度。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思想观念,是对如何完成使命、实现愿景的行为准则的界定。它综合了企业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做人原则、做事态度和工作信念,具有行为取向、评价原则、评价标准的功能。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会逐步建立与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并成为指导企业人做人做事的原则与标准。
新希望集团是融农业产业、工业制造、房地产、金融投资、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等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拥有51家企业、6800多名员工,产业分布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及北京等地。在二十多年的经营管理中形成了“顺潮流而动的发展观、以实业报国的经营观、讲义利兼顾的形象观、树成本意识的管理观和创百年老店的企业观”的企业价值体系。以此,融合与统一广大员工的思想与行为,强化群体信念、价值趋同和共同行为,有效地把员工的个人追求统一于实现企业奋斗目标之中,增强企业的认同感、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促使共同发展与进步。
一、顺潮流而动的发展观。潮流是一股力量、一种动力。引领潮流是一种实力的彰显与综合,顺应潮流是一种战略。时代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把握潮流,顺应潮流,驭势而为,需要讲究学习,讲究洞察力,讲究把握能力。新希望集团主持顺潮流而动的发展思想,也即顺国家的政策潮流,做政府倡导、政策扶持的事;要做市场需要,百姓满意的事;顺企业的发展潮流,走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现代化之路,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不断寻找新的优势。这是一种理智性的发展思想,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并不是不求创新,更是讲究超越自我,创新发展。
二、以实业报国的经营观。奉献是一种境地,也是一种责任。“发展企业,造福社会”是每一个企业肩负的使命。取舍、取舍,有取必有舍,光取不舍,很难赢得市场与发展。当然,这种“舍”,不是舍弃,而是奉献。只有铭记着“奉献”的精神去发展企业,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与支持,才能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刘氏四兄弟1982年到农村创业,立下了“一年带动十家农户脱贫致富”的远景,如今新希望集团带领几千号员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以实业报国”是新希望集团始终没有变,始终不会变的经营思想。产业经营是手足,品牌经营是躯干,资本经营是首脑,三者齐驱并驾,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成就新希望集团更有好地奉献国家、社会、人民和员工。
三、讲义利兼顾的形象观。任何办好企业,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既要遵纪守法,又要诚信守诺,“法”与“德”、“义”与“利”都不可偏废。凡是只讲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不讲他人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价值;只讲个人权利,不讲责任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人,决不会受顾客和社会尊重与支持,也即难以成就大业。义利观是关于道义与功利的观点,是道德建设中的首要问题。新希望集团主持“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和形象观,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反对唯利是图和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反对功利化的腐败行为。据说,早在1994年,刘永好董事长在北京联合10位民营企业家发出《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倡议。而且积极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到老、少、边、穷地区投资兴厂,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四、树成本意识的管理观。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代价与收获紧密关联,经常成本越高收益越低,成本越低收益越高。如果管理粗放,成本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过分强调事情的结果,不计成本,不论代价,必然造成得不偿失,欲速而不达的结果。就增收与节支而言,企业应增加收入途径、控制支出管道,以获得更高的净现金流。新希望集团坚持不懈地艰苦创业,严抓精细管理。不讲成本也没有“希望”,严格的成本管理,强烈的成本意识是其在竞争中的生存之术,是其之所以生存下来的比较竞争优势。
五、创百年老店的企业观。基业常青,永续发展,才是真正的长存。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企业如过江之鲫,活存下来的企业实则不太。1997年,新希望集团提出争创“百年老店、百年名店”的奋斗目标。创百年老店不是一劳永逸,它需要百年不懈的持续努力,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只有如此,才有机会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长青树”、“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