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虚高?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12-10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标签:增长战略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虚高?—社会学的解释
 
    在为万科提供中长期战略研究的时候,我以及我所服务的锡恩顾问公司曾经研究过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对比之下,我个人觉得,中国目前的房价讨论中,可能要加入一个视角,那就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定性,或者说,我们需要回答--什么是房子?

    目前关于房价的讨论大多讨论都是在经济学家或者企业家中进行的,但经济学家与企业家眼里,房子是商品!但房子只是商品吗?我是学社会学的博士,我觉得目前房价的讨论如果缺少了社会学视角,那就没有真正的“客户视角”或“百姓视角”!而没有客户视角或者百姓视角的房价讨论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房价虚高有很多原因,政府原因,供求原因,投资原因,开发商原因等等,各有道理,但在这些道理中,我觉得少了一点社会学的解释!

    什么是房子?住房需求的表面是价格,需求的背后是价值观!只有房子是自己的,那才是家,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烂窝”!

     在中国,如果真正计算家庭的住房拥有率,我相信至少是90%,就是打工的农民,从家庭的角度看,他们也是有房的,农民并不认为他们外出打工的城市是“他们的城市”,城市是“城里人的”,所以,他们只要一赚到钱,第一件事,就是回去盖房!中国没有房的人,严格地讲,就是那些上学毕业后在外打拚的“年青一族”!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美国这样的一个发达国家,它的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长期徘徊在60%上下,我印象中,克林顿上台后的目标之一,就是把美国家庭住房拥有率提高到65%,即使最近十多美国住宅市场火爆,但美国的家庭住房拥有率也没有超过70%。

    按这种标准,美国就有很多人“无家可归”,难道是美国人买不起房子?这怎么可能?

    事实上,造成这种差距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人与中国人对房子的价值观念的不同,美国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而中国文化则以家庭为中心。所以,美国人对房子的态度,就是从个人出发的,个人怎么舒服怎么办,这种生活态度,大大促进了租房市场,也就是“公寓市场”的发展,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时候,住在百老汇,而百老汇一百多条街,大多是这种出租的公寓。在美国人一生中,随着工作或心情迁移,买房卖房租房那是正常不过的事,家与“拥有房子”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租房过一生的大有人在!

    但在中国就大不同了。中国文化是以家庭为中心进行的,每个人奋斗的动力,很大程度是为了家中的父母,为了在朋友圈中体现荣耀,这样一来,家庭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每个人在内心深处的成就感,就像有一首歌唱的那样――“我想有个家”,只不过要改成,“我不能没有家”!而家就是房子,租房的人,如果对别人说那是“我家”,是会受人耻笑的。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只有房子是自己的,那才是家,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烂窝”!

    房地产炫富广告背后,是一部分地产商社会责任上的集体“缺德”,是被时代“集体淘汰”前的狂欢。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懂房子对中国人有多重要了。没有房子,就意味着没有家;没有家,就意味着没有成就,没有社会身份!

    在社会学上讲,这种行为叫做“反社会化”,当事人会因此承受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导致心理失调。要想避免心理失调的折磨,就必须买房。无论我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无论在这个过程我们要付出多少艰辛,我们都必须买房,因为那不是房子,那是一个人生活在中国社会的资格!

    既然这是一种共同价值观,所以,一套房子背后,动员全家力量,到处借钱都要把房买了。我们的房子贵,不是房子本身就贵,而是房子承载的价值观贵。更可恨的是,那些房地产商与有钱人,利用消费者的不成熟,把这种价值观推向极致,为什么房地产商频频使用炫富广告词?为什么“至尊”、“豪宅”、“广场”、“花园”都成为住宅的代名词?背后就是他们懂得,我们父母这一代的成就感,是在相互攀比自己子女的“家(房子)”上!而这样利用上一代人的价值观来推高房价,无视市场经济下“80后”独立意识的崛起,既反映了相当多中国房地产商人在社会责任上的集体“缺德”,也反映了这一批房地产企业家在战略上已经处于被时代“集体淘汰”。

     为什么富豪纷出的房地产业,中国驰名商标只有万科一家,为什么受尊敬的万科要反过来做廉租房?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消费者是不可以欺骗的,说明优秀的企业是有自省能力的!提醒一下中国经济最大既得利益集团的房地产商们,懂一点与时俱进吧!不要过度相信利益可以永远迷惑政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道理相信你们不会忘记吧?!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