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管理技能 时间: 2010-01-11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标签:价值管理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究竟是啥感觉,未曾体会,倒是生命的脚步接近了四十岁。
不惑应是种人生的状态,处事的态度,也应是个脱迷见智的过程。这么看来,不惑也许并不难,把一直困扰心头的问题破解了,也就等于不惑了一次,仅此而已。
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佛学上来。之所以称为“佛学”,是有别于“佛教”的,学佛的人需要“修学并举”,只学不修,离佛陀十万八千里,不可能有什么真“学问”与大“成就”,从佛教角度看,充其量是一“小混混”。其间道理非常简单,试想连入禅定都不能,还谈什么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再想登地门儿都没有。而入禅定一定是修来的,靠想只能是做梦,这一点有点象“管理”,实践出真知。
那些研究佛学的人只能算作是哲学爱好者,但从本质上讲,哲学同样需要以行学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行,那就是推理,超越不了大脑的水平,依佛教看,还是缺少正知正见的。
我是属于混混中的混混,要说研究佛学可没那耐心,只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走马观花,目的无非是想在人前装装门面,显得有点“学问”。
没“学问”却想显得有“学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总得找个出彩的话题扯扯,于是首先想到了“因果报应与奋斗人生”。
如今,你在大街上随便抓一人,问问佛教讲了些什么。可能多半人会说到什么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出世入世,等。看来“因果报应”深入人心。可问题是既然前世积了德、造了业,这辈子就定型了,人生奋斗意义何在?
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拿我来讲,前世积了德,说是这辈子在四十岁能当上总理,可今年都三十好几了连个教授还没混上,看来总理是没戏了,死了算了。又一想,前世也造了业,说是这辈子在二十岁有一生死劫,可那年头光顾着吃喝玩乐了,完全不知面临死亡,不也逍遥地过来了吗,看来活着还有戏。
这当然是个玩笑话,不过思考“因果报应”与“奋斗人生”就必须找到答案。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果报应也对,奋斗人生也不错。
所谓因果报应,是指前世的因必然在今世出现果报,这是一定的。但果报是否出现还要取决于人生的奋斗。就如同每个人身体里都有无数个癌细胞,可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原因在于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你坚持锻炼身体,那些存在的癌细胞就不会发作,如果你饥一顿、饱一顿,大鱼大肉,大烟大酒,那注定要折腾出点病来。
佛学讲的因果报应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评价指标不是“健康状况”,而是“福德水平”。
再说清楚一点,我们画一坐标:每个人的年龄是一个横轴,对应横轴上的不同年龄时点,都有若干纵向分布的福报与祸报,这是由“因果报应”确定的。与横轴平行的还有一条线,叫做“福德等高线”,这条线的高低就是由“人生奋斗”确定的,也就是你在这辈子积了多少德。这辈子努力奋斗,多做好事、善事,你的“福德等高线”就越高。当“福德等高线”高过那些由“因果报应”确定的祸报时,这些祸报就被盖住了,不再发生;当“福德等高线”达到那些由“因果报应”确定的福报时,这些福报就达到了,今世兑现。
“福德等高线”就相当于“健康状况”,当它高过癌细胞时,就不会发病。于是,今世的人生是需要不断奋斗的,就如同每天需要加强锻炼身体一样。
这样看来,因果报应与奋斗人生并不矛盾,那个困扰心头的问题也解决了。
其实,大道理就是这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