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 文章页
互联网时代的NGO责任感
字号:

类别: 管理环境 时间: 2010-01-25 来源:互联网周刊

标签:社会责任 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的NGO路线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NGO仍然止于“慈善”,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甚至把NGO式的“慈善”当作一种时尚来消遣:我只管捐钱,至于钱的流向,则与我无关。

于是,在这种缺乏NGO文化氛围的情况下,粗放式发展、缺乏社会监督的缺陷暴露出来。其实,NGO作为一种介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组织,在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有潜力和希望达成仅在政府和企业的控制下难以完成的最优结果,而这一切运作的过程需要监督,需要被大众了解。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成为NGO弥补这一缺陷的一个新途径。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NGO往往止于与环保、希望工程有关的一切,而很少对其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参与。互联网大普及应用、NGO对互联网的合理利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使NGO更加贴近普通网民,也在与网络的结合中使得它的社会网络的性质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走上了更为理性、建设性的道路。

“我们曾经与MySpace聚友网联合举办活动,在他们的音乐节上,我们组织了垃圾分类活动,结合网络的集结作用,利用明星、名人的影响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为中国大陆一家面向年轻人的NGO组织,CNatur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以下简称CNature)副秘书长杜涓告诉记者,CNature的定位就是面向年轻人,推行时尚、简单、可行的环保举措。对年轻人来说,互联网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媒介。

2009年下半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心灵阳光工程、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气候组织TCG、1+1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组织,以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等等国际组织和NGO纷纷登陆中国SNS网站人人网,开始了NGO的SNS探索。

除了SNS网站,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等也是NGO们青睐的选择,绿色和平组织的Twitter和微博就在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广受关注。与传统的会议传播、纸媒宣传、校园讲座、手册、海报等等形式相比,互联网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更广范围的传播,而互联网本身的网络效应、志愿精神,又使得NGO的活动更能在各个群体中获得承认和相应。

而除了在传播方面的帮助,互联网给予NGO的,还体现在透明程度的增加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的捐款数额急速增长。同时,接受捐款的中国红十字总会等机构也接受了网友对善款的监督。——互联网对NGO的财务监督作用让NGO的发展更加向正规、组织性强的方向发展。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