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自主创新,迎战危机
字号:

类别: 目标与创新 时间: 2010-04-01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标签: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迎战危机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讲师谭小芳


金融海啸肆虐至今,还真没有人站出来斗胆放言危机已经过去,而我们的政府也仍然在忧虑经济可能出现“第二次探底”。与此同时,放眼全国沿海发达地区,绝大部分企业在面对诱人订单的时候也都表现得相当克制,惟恐成为背负十字架的烫手山芋。

我们该怎样做到既增产又增收呢?笔者认为,设备升级和自主创新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东莞某企业应对用工荒的途径就是提前斥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流水线自动化设备,达到流程升级的目的,从而将原本需要几十人才能操作的工艺流程简化为只需几个人操作的工艺流程,大大减少了人员需求。当大家都在为招聘难焦头烂额的时候,该企业像没事一样,接单生产处变不惊,羡煞旁人。
 
家具企业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针对工厂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也有个别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尝试引进自动化生产模式,优化工序流程,改进产品结构,达到一人操作数台机器或者完成数个工序的目的。这些都是改变传统、设备升级带来的利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符合集约式生产的要求。

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一直是引领世界的,从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创造,到以四子(老子、孔子、孟子、孙子)为代表的思想创造,从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文学创造,到以长城、故宫、颐和园为代表的建筑创造,从两弹一星的高科技创造,到风靡全球的消费品创造。
 
中国人的创新精神里包含了吃苦耐劳、坚韧向上、兼容并蓄、虚心学习、模仿超越、争强好胜、打破框框、敢为人先、不断突破、不怕失败(牺牲)等优秀精神内涵。新中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成就,与中国人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创新还没有发挥到最大化,受到不少的制约和局限。
 
20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折桂。此前,已有7位美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当人们为华裔科学家获奖而高兴时,中国籍科学家至今仍无缘诺贝尔奖,不免让人感叹。
 
新一轮的“中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的大讨论沸沸扬扬,其实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是科技创新机制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我们的近邻日本,至2008年已有11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三大科学奖,与奥地利同列第9位,另有不少美国籍日裔科学家获奖。这些事实充分说明黄色人种的亚洲人,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不比白色人种的欧美人逊色。无疑,体制是最大的问题。
 
学者洪振快说得好: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际上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制度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度能否以知识为本,体现对学术自治、学术自由的尊重,制度能否以人为本,体现对科学家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尊重,使科学家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摆脱行政权力的支配,都将是看不见却在实际发挥作用的“软动力”。在这方面,如果科技制度不能根本变革,我们离诺奖只会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让我们从诺贝尔奖的话题回到企业创新上来吧。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在企业中引入新的东西,可以是一个新的思想,一种新的方法或一种新的设备,它很像发明,也需要高度的创造性。但更多的是把问题的解决方法成功地应用到市场中,我们不必为创新而搞发明,因为,我国的市场中有很多的创造性的方法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翻开国家政府报告或企业集团战略规划,“创新”往往是被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这无疑是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宝贵思潮,让我们走出曾经的固步自封与闭关锁国。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先与您分享一个案例——

在白天气温高达45度,晚上又低至5度的津巴布韦,能不能建造一座不能用空调,但室内温度必须恒温在22度的环保大厦?逻辑上这个不成立,所以无法做到,但运用水平思维的交叉创意法就做到了,米克皮尔斯运用白蚁冢穴如何保持恒温而确保繁衍的原理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不用电、气设备(空调)而能确保室内恒温22度的东关大厦,把不可能变成了令人惊叹的事实。

所以说,创新思维从何而来呢?讲师谭小芳认为,我们要像佛教中的禅宗一样进行修炼。禅的意思是"思维修"或"静虑",属于菩萨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种修行的方法,用当代的语言来解释,即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

我们鼓励创新的思想,我们更为强调让创新的思想转化为实在的价值,只有能为社会、企业、个人带来价值提升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这种价值的提升需要我们将创意通过行动转化为一种成果。谭老师建议企业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并努力为员工的创新提供便利条件,这不仅包括创新所需要的工作条件,还应包括鼓励创新的氛围和激励创新的机制。

但谭小芳老师看到国内诸多企业进行的管理方式却是与“创新”的前提背道而驰的。那么创新的提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企业员工有“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的环境和权力,而且要保证不会因为意见的不一致而受到不正常的待遇。可以想象,能做这一点的企业有几家。所以,“创新”自然也是无本之木,口头说说而已,对于大多企业管理者来说:对“创新”的态度只是“叶公好龙”。

但谭小芳老师(预定谭老师创新思维能力培训课程,请联系13733187876)同时认为:国内企业多数确实需要依靠创新来克服“马太效应”获得后发优势,但必须指出的是,创新不能靠一个点子或几个人或者某项目一蹴而就,要孕育出创新和支撑创新都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而这正是某些企业管理者所忽略的问题。具体来说,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1、服务创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2、知识创新
据说,一个当代的博士生,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3、心态创新
谭小芳老师建议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我们问的问题越少,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正是中国未来三十年最大的战略目标。而谭小芳希望每一个中国企业都成为创新型企业,每一位企业家都成为创新型企业家!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