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财经要闻>文章页
新华社连发6文痛批土地财政
字号:

类别: 行业 时间: 2010-04-06 来源:中国企业家

关键字:房地产业

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6天播发评论,对房地产当前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328日到42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6天播发评论,对房地产当前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日前,新华社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价的“新华时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

328日到42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6天播发评论,对房地产当前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新华社批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立即在网上引起了重大反响,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一些网友在跟帖中猜测,作为国家级的媒体,重磅推出批评报道比较少见,因此很可能高层将对房地产行业采取重大举措。

41发表的题为《“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的新华时评指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安排上弱化地方‘以地生财’的冲动。 ”如何遏制冲动?文章建言,“给予地方更多的资金支持。

评论指出,“土地财政”实际上是预支了未来若干年的土地收益总和。这种“透支”必然影响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眼下多数市场人士坚信,在不增加地方财政支配权力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以地生财”这一局面很难由“调控”二字解决。而物业税则被视作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当然选择。

“新华时评”观点摘要: 

42《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关乎经济全局,房价高低更关乎百姓利益。因此,房地产调控应该迅速找到有效抓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行政调控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让符合市场规律、可灵活运用的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

41《“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疯狂拿地、推高地价房价的背后,总能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影子。把出让土地作为地方的主要财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一荣俱损”的短期行为。如此情况下,又如何寄希望于地方政府主动控制房价?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埋下隐患。

331《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现有的土地招拍挂属于供给垄断和需求竞争型。这种供给垄断与需求竞争并存的模式,必然造成需求方恶性竞争,导致地价不断暴涨。

330《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从掌权者直接受贿后为开发商提供便利转为较隐蔽的“权房交易”,低价购房、转卖套利,继而更隐蔽地以权力为“干股”,幕后参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商与腐败官员为逃避法律制裁,可谓煞费苦心。

329《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色彩愈来愈浓:先有“温州炒房团”,后有“山西炒房团”“内蒙古炒房团”,“先富起来”的地方、“先富起来”的人们南征北战攻城略地……

328《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增长16.1%,商品住宅投资增长14.2%,远高于GDP8.7%的增幅。透支未来的卖地财政,决定了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更意味着依靠这种方式拉动经济发展难以持久。

(齐心)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