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件
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10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2.50%,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3.03和5.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9.94%,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5.05和2.41个百分点;存贷款余额增速双双下降,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07亿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货币供应量增速延续下降趋势,下跌速率有所加大,整体货币环境向适度宽松回归。M2自2009年12月进入 “下降拐点”之后,至今已连续4个月放缓,其增速已经从2009年11月29.74%的高点下降至目前的22.50%(图1),尤其是3月份呈加速下跌之势。
M2增速下降的原因有三:一是去年基数较高,M2呈一路上行之势,这使得今年对应月份的同比增速出现放缓;二是从增量来看,今年一季度的新增贷款量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成为M2下行的主要力量;三是今年3月份新增贷款量低于预期,为3个月份中规模最小的一个月,相反,去年3月份1.89万亿的新增贷款量为有史以来的单月最高水平,从而使M2同比增速出现加速下跌。不过,尽管M2连续4个月下行,但是,目前22.50%的增速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表明整体的货币环境正在回归“适度宽松”的轨道。M1延续回落走势,原因在于存款增速尤其是企业存款增速的明显放缓(居民存款增速相比,非金融企业存款明显)。
(2)一季度的信贷投放“整体适度”,但3月份则较为偏紧。从具体的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共计2.60万亿元,占全年7.5万亿的34.7%,而根据我们对2005年——2009年五年以来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在上述年份,一季度贷款占当年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分别为31.4%、39.6%、39.1%、27.1%和47.8%。与历史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今年的一季度信贷投放占全年的比例略为偏低,但考虑到绝对量2.60万亿元的规模,算得上“整体适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的可能是货币当局突出了信贷投放的“节奏管理”,为二季度之后的信贷额度预留空间。
3月份新增贷款量只有5107亿元(图2),低于预期,显得偏紧。我们预计,3月份被硬压下来的信贷很可能被延缓在4月份释放,这也意味着下个月的新增贷款量将会出现明显反弹。
由于3月份的新增贷款量明显收缩,从而带动了信贷余额增速显著放缓。截止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5.37万亿元,同比增长24.0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5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1%,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5.42和9.93个百分点(图3)。
从信贷结构上看,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住户贷款增加较多,一季度共增加9202亿元,同比多增4979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少增,共少增2.48万亿元;二是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保持稳定,票据融资大幅减少。一季度中长期贷款增加1.7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6243亿元。三是在人民币贷款收紧的同时,外汇贷款开始增加。当季外币各项贷款增加292亿美元,而去年一季度外汇各项贷款为减少85亿美元。人民币贷款和外汇贷款这种“紧此松彼”的情形在以前就曾出现过,我们将跟踪观察。
(3)存款增速下行趋势确立。数据显示, 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5.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71%,当季本外币存款增加4.07万亿元,同比少增1.60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3.82万亿元,同比增长22.11%,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2.85和6.1个百分点(图3)。当季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04万亿元,同比少增1.58万亿元。分部门情况看:住户存款增加2.02万亿元,虽有放缓,但幅度不大;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出现较大幅度放缓,财政存款增加2524亿元,比去年出现明显增长。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7万亿元,同比少增8799亿元。
造成存款增速放缓的原因,可能如下:就企业存款而言,一是企业获得贷款减少进而“转存”的量明显下降,二是随着经济景气回升,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得以提升;就居民储蓄来说,消费支出加大和春节之后收入趋于稳定,使得其增长相对稳定。财政存款增长有望成为亮点,由于今年财政收入形势好于去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将稳中有升。
3.结论
运用数量化工具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投放,是当前货币管理当局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手段。在全年供货供应量和新增贷款规模预期目标已设定完毕的前提下,“节奏管理”和“结构调控”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关键。货币政策目前已步入实质性的“适度宽松”轨道。预期今后M2将继续向预设目标靠拢,信贷投放有可能追求在季节间的相对均衡,新增贷款在后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可能出现反弹。4、7、10月份可能成为当季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