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以模仿者的多少来判断一个网站或理念的成败,Groupon现在的地位已经接近Twitter。
这家2008年11月上线的网站首创出每天每城市以较大折扣推出一单新产品、如果不到最低团购人数就取消交易的模式。消费者每天只有打开网页或邮箱,才会知道今天在自己城市里有什么惊喜等待:美食、健身、SPA、洗牙甚至跳伞课程。与一般电子商务网站相比,这种限时团购因其简单、新鲜、有悬念而吸引着众多年轻人。而在前者,虽然最终的下单购买可能同样是碰巧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同的是消费者之前往往要在过度拥挤的信息中经历长时间漫无目的游荡。Groupon也不同于以省钱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团购,很大程度上,它的流行在于将这一集体行为变成了一种游戏。
如今它的模仿者俯拾皆是,从美国开始,遍及俄罗斯、德国、英国和巴西等地。中国更有美团网、爱赴团、拉手网、窝窝网、24券、满座网、酷团网等难以尽数和区分的团购网站,其中团宝网完全照搬了Groupon的名字和页面设计。拥有现成商家及用户的淘宝网也不甘寂寞,3月21日推出的“淘江湖·聚划算”也上演类似戏码,每天有三家店铺各推一款特价产品供消费者团购。但与Groupon亦提供与地域相关的服务和体验性质产品不同的是,“聚划算”更像商家进行特价促销其商品的平台。
面对世界各地一夜间涌现出来的模仿者,Groupon创始人兼CEO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表示起初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有的抄袭者不仅偷窃其理念、页面设计、每一次改版,甚至连Groupon犯的愚蠢错误也一并端走。
团购大爆炸的背后,是Groupon成立半年便实现盈利的小奇迹,据称其2010年营收预计为3.5亿美元。相比之下,全球最受赞誉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成立6年才首次盈利。不久前有消息称,以俄罗斯投资公司Digital Sky Technologies牵头的投资者团体将Groupon的估值从此前的2.5亿美元推升至13.5亿美元,甚至高于Twitter10亿美元的估值。
如是风光自然引来诸多模仿者,而且“每天每城市一新品团购”的模式也注定Groupon难以形成绝对垄断——互联网服务类产品本来就非常强调本地化,遑论如此频繁而且多地域的团购产品更新。即便是在美国,除了鼻祖Groupon,LivingSocial、SocialBuy、BuyWithMe和NimbleBuy等同类网站也已从各自所在城市蔓延开来。总部位于波士顿的BuyWithMe获得经纬创投550万美元风险投资,而在欧洲的第一个模仿者德国CityDeal已获得两轮共计900万欧元的风险投资。
因此,中国出现众多Groupon的模仿者不足为奇。这里同样有着为数众多的拥有网上购买习惯和能力的消费者,而且团购网站们推出的产品多在四五百元以内,很多不过100元甚至几十元左右,即便是相对年轻的消费者也负担得起。对那些因缺乏互联网营销渠道的商家而言,这又是很好的广告解决方案——如果IBM这样的顶级企业更多是通过网络旗帜广告展示品牌,中小企业则需要通过搜索引擎广告接触客户;适合数量更为巨大的本地商家的,既不是展示广告也不是搜索广告,而是这种明确面对地域受众的新模式。而且,按最终团购人数来分成的方法无异于商家最喜欢的按效果付费的零风险广告模式。
但从限时团购网站的角度来看,世界可能并非如此玫瑰色调。众多低成本复制的同类网站使这个刚刚起步、尚未培育成熟的市场异常拥挤。酷团网创始人之一方子骥对《环球企业家》坦陈,在选择这个商业模式比较简单、对资源要求较少的领域创业时,想到了将来会火,但没有料到甫一推出,即进入如此激烈的竞争状态。而且,想要从自己所在的城市延伸到其它城市存在着运营上的挑战,这并非一日之功。无论如何,这些蜂拥而至的淘金客如果真想做出一番事业,当务之急显然是尽快树立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