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 中国周一公布了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部署,其中,重新强调要探索完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以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分析人士指出,这有助于中国集中优势资源攻克重大科研项目,无疑将加快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共提出16个重大专项,包括: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它们无疑是中国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段异兵指出,中国重提“科技创新举国体制”重点围绕的就是以这16个专项为代表的重大科研项目。
分析人士指出,“举国体制”可以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实现科研的重大突破。“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令国人引以为傲的项目都是在“举国体制”下完成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科技体制实行中央计划管理,其突出优点是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动员和集中,解决重大科技课题,被称为“举国体制”。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
2006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这些关键领域的代表就成为16个重大专项。
2008年10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推进会上指出,要完善和创新举国体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国家层面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和合作大平台,以支持重大专项研发。
除了推动重大项目,重提“举国体制”也与后危机时代的国内外环境有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科技创新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也必须跟上这个步伐。另外,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也有待扩大,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11月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我们必须在这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表示,在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参与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中国要力争成为下一场革命的主要推动者,赢得长远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