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发展的比较核心的东西,比较成功的,都是围绕媒体来做的。像最初的新闻网站,把传统媒体内容都整合上来。然后第二步,我们算是整合了中国最大部分的网民自创内容平台,就是我们的博客平台。这个博客平台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博客平台,把我们的博客拿出去可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流量网站,我们每天发布的文章大概有五六十万,这是什么样一个概念啊!流量大概在三个多亿,三个多亿的网站在中国是没几个的。而且我们整合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除了名人,我们还有很多很多草根性和原创性的人物。第三步,我们还是延续这个思路,不管做博客还是做微博,一开始我们都是借用了名人的一种策略,我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名人资源。一般来说,同样是自创内容,当然是名人的会更具有传播力。名人效应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名人的生活起居、动态、思想,会自然而然成为大家想关注的东西,都是焦点,所以我们这个策略一开始就能大量地聚集用户。微博时代也是一样,博客只是一个自创内容的平台,还不是一个传播平台,而微博既是一个内容自创的平台,又是一个传播平台。实际上,如果能好好地经营微博的话,你自己就拥有了一个媒体。
名人受到关注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有名气,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的话,别人不知道你是谁,那种关注度会大大下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其实我们对名人用户的服务和对草根用户的服务没什么区别,而是名人写的东西传播力更强,他们自然而然地受到关注。
其实我们做媒体的都应该很清楚,就像你要采访一个人,你会希望你采访的人是有知名度、有思想、有传播能力的人,你很少会去采访一个草根性的人物,因为精英媒体的特性就是这样的。互联网就像我刚才说的,既能够包容传统媒体的特性,它还具有很强的新闻媒体的互动性,这是一个兼容的东西。你不能说今天到了这个时代,我们就不需要大众媒体了,不能说我们新闻最基本的属性和道理就改变了,只不过它改变的是一种内容创作发展的方式和渠道。
微博能不能上市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过去几年,我们发展和投入精力比较大的两块,一块是视频,另外一块就是所谓社交网络。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些比较成熟的社交网站了,而我们再去做这个东西,实际上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是我们花了很大的投入去做一个SNS的产品,一个交朋友的产品。我们这个东西其实比搜狐的要早很多,时间上要早一年多。那时候产品部门给我的最终演示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社交网站,有很多SNS特性,工具和功能也很多,但是,我觉得这个产品太复杂了,很难用一句话讲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产品,怎么去用,用它干什么?它整合了我们很多像博客啊、相册啊、播客啊,还有很多的通讯的功能,还有各种各样的私聊啊、群聊啊,非常多,非常麻烦。
而我对互联网的了解是,互联网产品一定是一个区隔非常明确、非常简单的需求满足,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传播力很强的、能发展起来的东西。我跟他们说,如果不能在几分钟之内讲清楚这个产品是什么东西的话,那我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当时我就让他们改成一个简单、纯粹的微博。过程就是这样的。做微博一方面是这个产品的延续,我把它变成一个简单版的东西;另外一方面我认为这个产品适合我们做,我们也能够把它做好。所以后来一个月后这个产品就出来了,就是这样,它并不是我们临时想到要做的东西。
实际上我觉得微博不仅仅是一个媒体的产品,它是很强的一个社交网络产品。在未来互联网的发展里,跟这个产品发展相关的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它要做大的话,就必须是平台开放的。你刚才说的立方网的事,就是在开放的过程中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它们接入以后,没有按照我们的游戏规则在办事,我们以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做开放性的产品要比在其他国家做复杂一些,你的平台怎么搭,你的技术构建是怎么样的,都很重要。我们有很多经验还需要学习,在未来的开放中,我们会变得更加的谨慎,更加的可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