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触绩效考核以来,发现无论是何种考核工具,最终的评价结论,竟然都少不了一句话——“做事不到位”!和许多企业家沟通,发觉企业领导人评价自己的下级也更多的用到这句话。
为什么不到位?究其根源是哪里出了问题?
人力效率上的差距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和相减的关系,而是相乘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人的那么一点点差距,造成了组织之间的巨大落差。
做事不到位是职业化不足的典型表现,即不能严格按照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要求进行工作,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制度尤其是基础性管理制度的缺失。
员工缺乏行事的准则,从上班的着装到工作中的执行程序,都缺乏严格的标准,随意性太大。这是低级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
2、在工作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制度设计,但难以执行。尤其是处罚与淘汰的难以落实。
这里面又分二种情况。
一种是制度设计本身不够科学。没有引入专业力量,也缺乏充分的调查与讨论。制度是一种导向,要避免一种让敬业者、老实人“吃亏”的导向,否则有失公平的随意性设计加上简单化的评判方式,会造成制度本身缺乏应有的权威与可操作性,甚至造成人才质量信号的扭曲,比如员工的工作业绩不能反映他的贡献,制度自然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和惩罚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制度设计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由于缺乏强力推行而执行不下去。任何制度得以确立,关键在于推行,因为自律常常始于他律。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难题在于灵活把握严格管理与保护员工自由创造性之间的尺度,但制度推行不好,就难以避免“员工做事不到位”的现象。
这一方面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文化传播,让组织的战略与文化深入到每一个员工,让每一个组织中的人都明白无误地了解组织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则需要大量培训,再则需要企业制度制定与执行者良好健康的心态,一个合格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心态。
我以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人力资源工作,就如同不是所有人都能当心理咨询师一样。
这个职位工作者的心态需要具备:平和、健康、公正、包容,以及因势利导。
我更以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其行为价值不亚于宗教中的“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