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缔造干细胞帝国
字号:

类别: 管理技能 时间: 2010-07-16 来源:《创业家》

标签:标杆管理

许晓椿是以辉瑞那样的国际顶尖医药公司作为标杆来谋划新融和的。围绕着新药研发和干细胞产业链,许晓椿要干一番大事业。

  许晓椿要做的事情,是围绕干细胞和新药研发筑造一个国际化的医药帝国

  文 / 《创业家》记者 杜若洋

  许晓椿是以辉瑞那样的国际顶尖医药公司作为标杆来谋划新融和的。围绕着新药研发和干细胞产业链,许晓椿要干一番大事业。

  “我们的技术来自美国。公司在美国期间,我们整合了大量技术资源。”许晓椿说。现在新融和有10个一类新药在研发中,主治领域集中在中枢神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四个方向上。“之所以选择这四个领域,是因为它们的难度比较大,门槛也比较高。”

  许晓椿坦承,他的新药距离进入市场还有很远的距离。“新药实现赢利还很远。但做新药的特殊之处在于,研发每取得一个重大突破,公司的价值就有巨大的提升。”许晓椿在美国时曾供职于一家新药研发公司,“我们一个产品都还没做出来,但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就达到了15亿美元,相当于两个半美联航。”

  虽然新药研发的想象空间无限巨大,但许晓椿并没有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上面。“我们有独立的团队做新药,我现在的主要精力都在干细胞上。”

  2009年12月16日,许晓椿的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在这一天奠基。这个占地250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一期投资5亿元人民币的建筑将是全球最大的干细胞研究和保存机构,其中能保存150万份样本的干细胞库也是世界最大。这个基地建成之后,规模将是全国现有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州、泰州所有干细胞基地的总和,比第二大的干细胞基地还要大四倍。

  干细胞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有修复和生成所有人体细胞的能力。“它是对你生命信息的备份。”许晓椿说。

  在新融和之前,中国已经有不少机构进入了干细胞分离、研究、保存领域。“但全部都是手工操作。我们将是中国第一家按照国际AABB标准建设的干细胞库,我们也将是中国第一家采用自动化分离系统的干细胞库。”

  干细胞一般采自婴儿的脐带、脐带血和胎盘,成人血液中也可以分离到,但分离成本比较高。由于保存干细胞是为了以备未来生命健康遭受重大威胁时的需要,所以干细胞分离质量非常关键。“国际上,这个行业的标准非常高。细胞复制一定要有非常高的质量。”许晓椿说。为了保证新融和的质量符合世界顶级标准,他聘请的干细胞库负责人在美国做的就是相关标准的认证。

  许晓椿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享受到国际最顶尖的技术。在无锡的干细胞库之外,他还计划在全国建立若干分站,使得新融和的辐射面积更大。他说未来公司会采用B2C的商业模式来运作,直接为终端消费者服务。同时,庞大的干细胞样本存量还会推进公司的研发,进而推动干细胞新药的开发。

  显然,为自己的健康做一个备份,这是每个人都无法拒绝的产品。一旦许晓椿的商业模式能够打通,他将开启一个刚性需求的市场。“这将是一个爆发性的市场,未来的空间在几百亿到上千亿的规模。”他说。而说到产品的成本,许晓椿毫不避讳:“我们肯定会控制在30%以下。”

  新融和的干细胞谋划并非限于国界之内,这也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工程。2009年9月,许晓椿与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和爱丁堡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联合研究所。研究所是新融和的干细胞中心七大板块之一,负责基础研究工作。合作方之一的罗斯林研究所就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生产者,而与新融和的合作是罗斯林第一次走出英国国门成立分支机构。

  现在新融和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B轮融资又已经在洽谈之中。今年7月1日,一个能存储5万份样本的过渡干细胞库就将投入商业运营,而到明年年底,“世界第一库”将投入使用。

  事实上,这还并不是许晓椿的全部布局。在新融和之外,他在无锡还运营着一家叫做尚诣的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也是两块儿,一个是智能冷链物流管理技术,一个是纳米发电机。

  许晓椿的智能冷链管理技术是一套完整的医用物流解决方案。每一份干细胞、疫苗等需要冷链运输的医用品在开始自己的旅程前,被安装上一个小小的智能监控设备,这一路上它所经历的每一分钟的温度和状态都将被记录下来,同时传输回监控中心。通过GPS定位,监控中心可以知道每份样品的即时位置和存储医院。这套设备还能够直接显示每份医用品的品质情况,如果运输途中发生了变质,设备上的标签就会显示红色,反之则显示绿色。

  “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还没有任何一家血库和干细胞库采取了这样严密的物流跟踪系统。”许晓椿说。而之所以把这个业务从新融和中分离出来运作,是因为许晓椿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利润来源。“但即使没有外面的订单,未来我们自己的干细胞订单就足够这家公司长大。”

  这样一套整合了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器等前沿技术的系统物流解决方案看似完美,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运输途中,谁来给那一个个微小的监控设备供应持久的电力呢?

  于是又一个新产品出现了——纳米发电机。2006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成功发明了利用机械振动、血液流动等以前完全被忽视的能量发电的纳米发电机。这个成果刊登在英国的《Nature》杂志上,曾经引起了巨大轰动。许晓椿现在把王中林的技术带回了中国进行产业化。它将为冷链监控设备提供持久的独立电能。当然,纳米发电机的应用不仅仅限于此,在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等领域里,它都能派上大用场。它独立也将成为尚诣的一个利润来源。

  “到最后,你们会发现,这些布局都将统一到干细胞上来。”许晓椿说。但这么多业务,他一个人是不是能把控住呢?“最终,我们将是一个平台式的集团公司,每项业务都有最专业的团队来运营。”而许晓椿的精力将更多集中在干细胞上。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