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内地一线城市房租的大幅攀升,强烈搅动着广大租房者的神经。对于蜗居在大都市、靠每月挣工资养家糊口的蚁族们来说,每月房租涨几百元,可能意味着当月要少下几次馆子,少买几件衣服或者少陪孩子去几次主题乐园,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房租大涨这个消息被媒体披露后,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在内的诸多单位都对其成因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即为房地产业内中介机构恶意炒作所致。此论调乍听确实有道理,可仔细一想又觉得很疑惑,房产中介可以说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多如牛毛般的中介小公司又如何能够形成“铁板一块”的价格同盟,来进行所谓的“恶意炒作”呢?对此,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似乎无法解释。
不过,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又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长期以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租上涨幅度远远落后于其房价上涨的幅度,导致很多房产的投资收益率(即年租金/售价)竟然比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还要低。但这并不代表租房的需求不旺盛。相反,大批城市外来打工族们的居住需求得不到满足,才会形成“群租”等社会现象。不过,长期以来,由于工资水平的制约,房租在供需之间也取得了比较稳定的平衡,直到今年上半年,这种平衡似乎在瞬间被打破。
笔者认为,房租平衡被打破的背后,不光是中介恶意炒作的结果,更是通胀大背景下物价上涨在房屋支出上的体现。举例来说,这几年来,肉价涨了多少,菜价又涨了几何,始终大大超过房租的上涨幅度。而房屋售价的暴涨也使得出租房对业主显得不够“经济”,客观上抑制了出租房屋的供应。所以,房租本就有上涨压力。在今年富士康事件发生之后,很多私营企业迫于压力,给员工涨了工资,而受益的一大部分都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的工人和中低收入白领,而他们恰恰就是城市租房的主力人群。如此一来,涨房租似乎“师出有名”了。对业主来说,房租涨个几百元,租客也不至于过不下去。中介更是可以通过涨房租来取得佣金甚至是差价,反正“铁打”的房子“流水”的租客,有利润才是“王道”。
一直以来,工资在通胀所有变量中是最不容易改变的一个(即工资刚性)。然而,工资的上涨有时也可能会加剧通胀的发展。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涨工资不好。只是,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国家除了通过涨工资、提高福利、减税等各种措施来增加居民个人收入以外,还应该在信贷领域控制热钱能够进入的行业,尽量抑制游资的炒作。更重要的是,应该在衣、食、住、行方面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保障性供给,其中当然就包括了廉租房和面向外来打工者的集中性宿舍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