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11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3.3%,PPI同比上涨4.8%,出口增长38%,新增信贷5328亿元。CPI突破3%已在预料之中,反映到股市上则是表现出了较浓的观望情绪。对于7月份的宏观数据,基金如何看?政策面的担忧是否能够解除?
流动性仍维持紧缩
除了上述数据以外,还值得关注的数据有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9%;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1月~7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4.9%等。
对于刚出炉的7月份宏观数据,泰达宏利分析认为,CPI主要是通过食品价格推动,涨幅有所扩大,PPI和通胀数据符合预期,出口增长达38%成为数据最新亮点。投资增速低于预期,但考虑到投资品价格增速的放缓,实际投资增速没有明显回落。信贷数据基本落在市场预期下限,考虑到可能有一部分银信合作转回表内的影响,真实新增信贷应该在4500亿~5000亿之间,流动性紧缩仍在维持中。
长盛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黄欣欣认为,宏观经济在经历急速反弹后逐渐回落的总体趋势没有变化,到四季度可能是一个筑底的过程。
黄欣欣进一步表示,CPI短期指标数值的异常变化难有说服力,从CPI构成来看,食品价格上涨是7月CPI攀升到3.3%的最主要动力。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虽然阶段性的洪灾、旱灾在短期内会对食品价格有情绪上的扰动,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与CPI数值并不存在必然的、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预计物价水平在下半年会有所回落。
他认为,从流动性方面来看,新增贷款和M2数据都处于持续下降的通道,导致这种趋势一方面来自政府、银行的主动性控制,另一方面在于经济增长放缓和逐渐回落,企业活力有所减弱。另外,下半年比较严厉的紧缩政策出台(例如加息)的概率很小,政府已经关注到经济回落的趋势,二次探底的风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难以承担的。但是,预期未来政策有较大程度放松也同样不太可能,因为前期大量流动性投放的滞后效应正在陆续显现,而且诸如房地产问题和融资平台问题等也都尚未得到解决。
基金仍观望 不急加仓
周二市场大跌时,一基金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宏观数据的影响,在于会对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政策预期。
记者在采访一些基金经理时,他们几乎均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股市 “可上可下,正常理解就是往上走,再回落。”
“我现在是观望,前期该加的仓也加了,现在追涨赚不到便宜,等股市回落再加仓,比如到2500点~2600点之间。现在都沉浸在选个股当中,现阶段选股也确实很难,能抓住一个算一个。”沪上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
而沪深两市昨日小幅低开后,全天保持震荡走势,由于CPI处于市场预期的底线,降低了市场对加息的担忧,从而带动了以万科为代表的地产股走强。截止到昨收盘,沪指报收于2607.50点,涨幅0.47%,但成交量萎缩至902亿元。不难看出,市场的观望情绪较浓。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