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资收益为代表的非经常性损益往往成为扮靓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推手,而这一情况在2010年中报并不明显。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统计,在已披露中报的上市公司利润结构中,主业对业绩的贡献为3年来的峰值,投资收益对业绩的贡献则显得格外黯淡。
根据Wind数据,从两市目前具有可比数据的600多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来看,2010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贡献要比2009年同期弱一些。这600多家公司2010年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投资收益之和相当于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10.3%,而2009年同期,这一数值则为12.39%。
另外一组数据也说明了上市公司对非主业收入的依赖在缩减。2010年上半年,上述600多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占其净利润之比的平均值为72.18%,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则为62.74%。而2010年上半年72.18%的这一平均值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值。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尤其是投资收益依赖的降低?闽闽东(000536)的例子可解释这种情况。该公司2010年中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投资收益之和为533万元,与2009年的616万元差距并不大,而2010年该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额高达1.6亿元,而2009年同期仅为5.28万元,主业盈利暴增3021倍。类似的状况还出现在紫光股份(000938)、泰达股份(000652)等多家上市公司上。可以说,主营业务在2010年上半年快速走出金融危机影响是上市公司业绩大幅降低对非经常性损益依赖的重要因素。
而一季报披露结束至今,A股市场走出的一轮业绩浪行情恰恰印证了这一点。4月30日至今,A股市场23个一级行业中只有7个行业呈现涨势,依次为食品饮料、房地产、商业贸易、家用电器、交运设备、农林牧渔、建筑建材。可以看出,除房地产外,其余6个行业都是对市场资金面反映并不激进的防守型弱周期行业,而防守型弱周期行业的市场波动动能最主要的来自于业绩的兑现。
但这种主业唱主角的业绩格局很可能在下半年产生变化。随着上半年市场对紧缩政策恐慌的缓解,中报期上市公司报表显现出的对主营业务的突出依赖,可能在下半年出现转向。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的比重有可能因货币紧缩政策预期的降低而逐渐体现出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