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国证监会公告,招商证券保荐代表人周凯因在担任桂林三金药业首发项目的保荐代表人期间未充分勤勉尽责,被监管部门处以12个月内不受理推荐的重罚。
6月初,国信证券原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被曝因PE腐败被公司除名。半个月之后,业内又曝出广发证券两位保荐代表人杨光、付竹因未能对发行人进行“持续尽职调查”,导致招股意向书与实际情况不符,被证监会实施“监管谈话”。最近,中信证券投行原高管谢风华与妻子安雪梅在因涉嫌内幕交易遭调查后直接神秘蒸发了。一时风光无限,一时风光不再,这就是保荐人。
身为不折不扣的金领,保荐人这个群体目前在中国不超过1500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公司能否上市;他们是证券公司眼中的摇钱树,站在整个资本市场食物链最上游,有时连券商都拿他没办法,“人好不容易才抢来的”;他们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进入2010年后,这个群体的问题开始频频被曝光。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签个大名80万元
保荐人收入之丰厚业内共知。一位自称“削尖了脑袋都想进投行”的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对其一投行哥们儿的描述:“有500条范思哲的领带;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循环飞;在上海开宝马——兜风用的;在北京开奥迪——供官员用的;在深圳开路虎——带美女去自驾游。”
著名金融猎头范德国际金融组负责人介绍说,“保荐人的薪酬,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保底年薪+保荐人津贴+转会费(如果跳槽)+签字费+项目承揽承做等分红。”在这几部分之中,项目承做分红占了保荐人薪酬结构的大头。目前保荐人年薪加上津贴一般是120万—180万元,加上签字费和项目奖金,年收入基本能保持在200万—300万元的水准。
业内大致有两种保荐人薪酬模式。一种是基本薪酬+年终分红,以中金、中信等大券商为代表;另一种是基本薪酬+岗位津贴+项目提成,以平安、国信、广发为代表。“各个券商行业不同。但总体就是人越活络,项目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多。”
券商为了留住保荐代表人还“发明”了“续签费”,即相当于新进保荐代表人转会费的一定比例。据了解,深圳某中型证券公司续签费相当于新进保荐人转会费的80%;某北方大型证券公司续签费相当于新进保荐人转会费的100%。薪酬咨询公司太和顾问一份针对国内19家券商 (承销业务排名前50)保荐人的调查显示,各项收入来源算下来的话,2009年千名保荐人中最高年收入直逼500万元。其中,较有吸引力的签字费集中在80万元,最高达到100万元。
项目较多的大型券商则以项目提成方式留住保荐代表人。据了解,深圳一家券商承揽承做为50%归公司,50%归项目组,成本费用等自己承担;深圳另外一家券商承揽承做扣除成本后提成50%。
游走在利益的边缘
“其实只看到待遇高,也累啊。”一位刚从四大转入投行的人士说,有点吃不消。“你没看保荐人的招聘要求,第一条,就是要身体好。”“保荐人就是个体力活。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女人。需要长期出差,经常熬夜,随时应酬,领导一个电话,你就要买机票走人。”某外资投行张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保荐人是吃青春饭的。一般都是在投行干几年,积累够了人脉、钱脉就会考虑转型。”“这是很多保荐人心思不在这的原因。不能当成一辈子的事业,辛苦几年赚笔钱是正道。”“一些保荐代表人忙于频繁转会,长期不做项目;而极少数保荐代表人甚至沦为签字机器,不实际参与项目。”据上述人士透露。“更有甚者,忙着赚外快、谋私利,就像吸毒一样,容易上瘾。”对于保荐人来说,这种机会太多太多。“随时都游走在利益的边缘。”
面对利益的巨大诱惑,保荐人虽有高薪,却仍难以克制发大财的欲望。据悉,李绍武在三家公司的总投入不足143万元,但其持股市值已达3200万元,回报率超过20倍。
尽管是行业潜规则,但由于隐蔽,不好发现,更不易查出。有北京券商研究部高层说,“除非过分得像李绍武这样直接用自己妻子名字入股,很多保荐人并不入股自己做的项目,或者找不相干的人签署秘密协议,根本没法查,除非是相熟的同事因为分赃不均举报出来。而且这条利益链很长,所有的中介机构都可能因为利益问题参与其中。”
物以稀为贵
对于保荐人的很多问题,券商不是不清楚,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不容易抢到的人又不能随便开了。”“现在各大券商以往的主营业务经纪业务已经随着佣金大战很难再有大的起色,因此同样重要的承销业务自然成为重点。另一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荐人的稀缺’都是不可改变的现实。”业内人士说。
2004年开始实施的保荐人制度规定,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和上市时,必须由具有保荐资格的保荐人推荐,投行递交给证监会的保荐资料一般需要两个保荐代表人同时签字。“多数券商的保荐人数量相对于项目储备数量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除了2004年保荐代表人制度首年通过率约40%外,此后,监管层严格控制保荐代表人的数量,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参考人数分别为1549、1900、2300、3514;而通过率分别仅为9%、5%、10%和18%。有投行人士戏称,如此低的通过率,“比范进中举还难”。
据统计,中国目前共有保荐代表人1300人,准保荐代表人1564人。所谓准保荐人就是已经通过考试,但尚未取得保荐人资格。准保荐人要正式晋级为保荐人,还需满足一个条件:一年内担任一个融资项目的主办人。即便是已经取得保荐人资格的人,两年之内没有在境内外完成一个证券发行上市项目也将失去保荐人资格。
自去年6月份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重启以来,各大券商承销收入猛增,由此而来的“挖墙脚大战”也日趋紧张。目前,接近一半的保荐人集中在国信、中信、广发、平安、海通、招商、联合、中金、安信、光大这十家券商中。证监会一位官员曾幽默地说:“在我的印象里,每四个保荐人中就有一人跳过槽。”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小型券商副总裁无奈表示:“为了从别的机构挖保荐人过来,我们不仅要给保荐人巨额转会费,还要应付因为转会可能出现的官司。而等到保荐人安顿下来之后,我们又要开始防止他被其他机构挖走。”“因为目前国内保荐代表人的跳槽过于频繁,上一家公司还没有过督导期,保荐代表人早就去了另一家公司带项目了。这样的保荐,根本无法保证保荐代表人对所带项目有深入的了解,就更谈不上监督和帮助企业了。”“国内保荐代表人高得离谱的身价,随着保荐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保荐代表人人数的迅速增加,身价缩水肯定是大势所趋。”南方某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表示,很多保荐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随着保荐人的逐渐增加、项目的减少,保荐人迟早会从神坛坠落凡间。(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