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图片来源:北青网
在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不仅以其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展示出强烈的男性特征流传百世,而且塑造的上百人物形象也因再现人间万态而深入民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三国春秋代表着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职场,里面大小角色就如同当今奋斗着的各色人等。我们都可能崇拜着三国中的某个人物,并在言谈举止、行事作风上自比。实际上这么做有些危险,即使智慧如诸葛亮者,也有他的性格困局。那么我们如何借鉴三国人物,游刃有余地驰骋在职场呢?从本期开始,哈佛心理学博士岳晓东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的三国偶像,助力大伙儿有效而快乐地成长。
诸葛亮是中国很多男性的超级偶像。他集智慧、忠诚、正直、廉洁于一身,辅佐刘备借荆州、占益州,入巴蜀,联东吴,可谓朝中之事,无分巨细,事必躬亲。然而,恰恰是这份鞠躬尽瘁,导致了蜀汉军政管理上的诸多失误。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诸葛亮的完美主义人格。
-完美主义人格是一种缺乏弹性的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
心理学中,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它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完美主义是指在工作表现上对己或对人所要求的一种态度。持完美主义的人,对任何事都要求达到毫无缺点的地步,难免只按理想的工作标准苛求,而不按现实情境考虑应否留有弹性或余地。
完美主义人格的突出特点表现为:(1)辛苦工作,注意细节,做事务求尽善尽美;(2)认为自己在智力上和道德上高于别人;(3)要求规矩、缺乏弹性,容易陷入定势思维;(4)行事谨慎,力图成功,不能宽容自己与他人的失误;(5)非常在意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评价和期待。
-诸葛亮有三大完美主义人格表现,明显偏执
史书记载,诸葛亮自蜀汉确立以来,长期身兼中央、地方两职,大到方针决策,小到政令下达,都是由诸葛亮一个人来担纲,实在是积重难返,劳累不堪。
概括地讲,诸葛亮的完美主义人格主要表现为:(1)对自身期许过高,对于属下要求严苛,不容犯错;(2)不肯放权属下,认为只有自己方能胜任兴汉大业;(3)不顾当年“隆中对”中的军政方略,连年兴兵,屡败屡战。
而永安刘备托孤之后,为了不负先帝厚望,诸葛亮更是夙兴夜寐,日理万机,忧叹不止,可以说诸葛亮罹患严重的身心疾病。
例如,蜀汉朝中的人事考察和任免都由诸葛亮亲自安排。他亲自安排了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将军向宠,到尚书、长史、参军等一般官员来管理政务。此外,诸葛亮还对每个官阶的人选都亲自考察任用,并作最后定夺。据史书记载,甚至连后主刘禅的纳妃,诸葛亮也曾以“甚贤”为由,力荐张飞之女入主后宫。
还如,诸葛亮主持蜀汉朝政的11年间,对曹魏的大战就多达七次,此中更是六年五伐,可谓穷兵黩武。而他每次出兵中原,都面临三大困境:山高路远、兵源不足、粮草不济。虽经过审慎的考虑和周密的部署,仍难免败多胜少。而单从兵力对比上看,蜀国处在明显劣势。当时曹魏有九州领地,人口约为433万;孙权有三州领地,人口约230万;而蜀汉只有益州一地,人口约94万。所以,诸葛亮北伐时的兵力只有5万上下,而魏国单在长安就有驻军20万,此外曹真、郭淮的20万部队还可以迅速增援。
由此,依笔者之见,就是马谡未失街亭,蜀国的胜率也不大。此外,诸葛亮每次兵出祁山,在交通上、兵源、粮草上均不占优势。其实,在蜀魏国力悬殊至此的情况下,即便刘备在世,也未必会为了复兴汉室而如此穷兵黩武。诸葛亮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次次的举全国之力北伐曹魏,这明显具有偏执性行为的特点。
-以死效忠情结,很难加以理性控制
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之重,视克复中原为己之大任,经年用兵不断,虽皆无功而退,却仍矢志不渝。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诸葛亮有一个“以死效忠情结”,它也是诸葛亮完美主义人格的突出表现。
心理学将情结定义为:由一些被意识压抑的意念(即无意识的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具有类似核心作用的复杂的心理现象。情结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情结也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难加以理性控制。
刘备曾对诸葛亮的忠心辅佐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令诸葛亮逐渐将知遇之恩与完美道德的追求结合起来,形成了其对忠君报国这一完美形象的绝对信仰。其后刘备永安托孤的词恳意切,不仅将小儿托付诸葛亮,更是提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超越君臣常纲的惊世骇语,给了诸葛亮以无限的信任和尊重,更强化了诸葛亮对这种效忠的偏执追求。
由此,诸葛亮凡事必言不负先帝之托,不辱先帝之望,其夙兴夜寐,日理万机,意犹嫌不足。而对于蜀国的军务政务中出现任何的纰漏,诸葛亮都会归咎于己,为的是能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来报效对先帝的一片忠心。
由此,诸葛亮之死在五丈原,绝非偶然。他要以自己的死来感召后人来实现他的遗愿,其用心良苦,令人泣下。
-诸葛亮完美主义给蜀汉朝政留下诸多后患
诸葛亮的完美主义人格给蜀汉的朝政留下了诸多问题和后患。首先,他将克复中原的重任全部担在自己身上,经年在外作战,不能督教后主刘禅,使他变成一个胸无大志的昏主。
刘禅本是一个平庸之辈,极缺乏行政管理的才能,而诸葛亮又是一个旷古绝伦的通世奇才,刘禅正好顺水推舟,将一切军政要务推给诸葛亮,以在宫中溺于酒色,嬉乐享福。而诸葛亮则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这一推一受,不仅使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殁五丈原,也使刘禅变成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
其次,对待属下的过错,诸葛亮的处置也经常过于严苛。如刘备入荆州时曾收义子刘封,后来 “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刘备为此“为之流涕”,但迫于诸葛亮的苦谏,不得已赐刘封自裁。除刘封外,在蜀汉地位崇高而被诸葛亮贬黜的重臣还包括彭羕、李严、廖立、魏延等人。这都严重打击了这些臣子的积极性。
再次,马谡在诸葛亮心目中远非刚猛而难以制御之人,对诸葛亮一向敬重有加。但是当马谡失街亭后,大多数将领都认为马谡固然失误重大,但罪不当诛,且在随诸葛亮南征时屡进言献计,颇有建树。但诸葛亮还是决意对马谡斩首。这在蜀中人才匮乏的情况下是极为不明智的举措。而如果马谡是司马懿的部将,他绝对不会因此而力斩马谡的。
最后,魏延一向是蜀汉的功臣和老臣,但诸葛亮为了能让姜维顺利接管蜀汉的军权,而不惜在临死之前将军权托付给魏延的死对头杨仪,致使两人火并,最终导致魏延一家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的人格悲剧在于过分追求完美,一方面让他自己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压力,导致他夙夜忧叹、身心疲惫,过早退出了历史舞台;另一方面也让蜀国后期缺明主、乏能将、国力衰微,真是可悲可叹。
职场小贴士:不要落入“诸葛亮困局”
据相关调查发现,当今的白领阶层饱受职场完美主义之累。为了塑造一个更成功的自我,许多人过分看重细节,有着强烈的成功欲念,把日程排得满满的,结果忙得团团转。这样下去必定会陷入“诸葛亮困局”——对工作锱铢必较,对别人过分苛责。那么,如何可以克服职场的完美主义情结呢?下面是几点建议:
1.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合理定位自己的位置。肯定自己的优点,承认自己的缺点,摆正心态,以不自傲,不自卑。
2.坦然面对自己的成败,坚定自我的信念。失败不可怕,怕的是没有经受住失败的考验而放弃对成功的追求。
3.制定合乎情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不眼高手低,脚踏实地工作,这样不仅能提升自信,更能缓解紧张的情绪。
4.培养积极的同事关系和团队精神,分摊压力,相信同事,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
5.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效率。
-文/岳晓东 博士